2019/11/03 恆持希望換身份,祈求轉心待花開

1. 放寬焦灼的心,孩子有可能短期內改變:
教育者往往會因為教學時間有限等壓力,對問題學生窮追猛打,把對方逼入絕境。其實,教育一個人需要假以很長的時間、心力與無盡的慈悲。過程中,教育者若能破除邪宗,放寬焦灼的心,調整做法,甚至在短期內,就有可能看到孩子的改變。而他們轉變後,就會回過頭來幫助我們。

2. 對孩子恆持希望,拿回教育主控權:
教育者應始終對眼前的孩子抱持希望。因為佛陀用祂最清淨的慧眼澈見,所有眾生都能轉變為最美好、最無私、最智慧的那個人。因此教育者面臨絕望境界時,應意識到是自己智慧不足,還沒找到最適當的方法,因此必須努力修行,拿回教育希望的主控權,而不是一味成立孩子沒有救。

3. 祈求,是超越問題的契機:
感到絕望,心力不足時,記得要對佛菩薩祈求。佛菩薩是光明、智慧、無量光源的化身,當我們以虔誠的心對著佛菩薩祈求後,會忽然發現問題根本不是問題,而是我要超越的一個問題,內心有種欣喜、躍躍欲試之感。如此在每一個難題中,都埋下一個對超越的期待感,教育者便能恆持教育希望。

4. 解套的方式,在我們的心裡面:
當我們透過對經典的學習,掌握越來越多的理路後,就能從更多的角度看待問題,乃至突然找到讓自己心開意解的角度。而內心一旦跨越,言行就會改變,與學生的緊張關係亦會相應緩解。因此,解套的方式不在學生身上,而在我們自己心裡。所以作為教育者,一定要修行,要先改變自己,才能透脫出來,進而去陪伴、幫助學生,靜待每一個孩子感恩的花為你而開。

5. 永遠當一個學生,與學生一同成長:
在學習儒家文化時,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學生,跟有經驗的人學。我們能楷定自己一輩子當學生的心態,就能以平和、平等的心態觀待與學生之間的問題。再者,所謂的問題學生,可能也都是再來菩薩,透過與他們的互動,能磨礪出自己的堅忍、智慧與恆心。因此,教育者若能把自己當成一個學生,不僅能夠突破絕望,還能達到教學相長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