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妙慧力,就是要真正地能夠辨別善和惡:
凡是不被錯誤的無明所縛的,他需要什麼條件呢?能夠辨別善惡的妙慧力。這個善惡也有特點!不是眼前看好壞,而是說如果做了這件事情,將來果報好的叫作善,將來果報惡的叫作惡,這包括意樂,跟我實際上的行為。有了妙慧,對空性、緣起空有正確認識,才能夠離開偏執、束縛。
2.琢磨事情琢磨得很靈光,不算是智慧:
在「妙慧力」裡邊,師父提出了「好腦筋」,他區分了一下琢磨事情琢磨得很靈光,和這個慧力是有差別的,不算是智慧。此處說要具的妙慧力,就是要真正地能夠辨別正確的和非正確的,就是善和惡。我眼前可以做得很好看,但是將來如果不好的話,那還是不要做。
3.人人想要修行,但能修的條件不是人人具足:
不被偏執暗所覆蓋,又有辨別善惡殊勝智慧力量的人,夠不夠?還不夠。還要有一種好樂、歡喜——啊!說我要求這個。他有什麼呢?「欲令暇身不唐捐」。那為什麼說欲令暇身不唐捐呢?要想修行,究實說來,人人想要,但是能修的條件就不是人人具足。
4.具備好樂和歡喜,想要暇身不唐捐:
要學習圓滿的殊勝的教授,要具備三個條件:偏執暗未覆,辨別善惡妙慧的力量,有好樂之心。在這裡師父特別強調了好樂心的重要性,其實這好樂之心師父在解釋「欲」,「欲令暇身不唐捐」的欲,把它解釋成一種歡喜心,一種好樂和歡喜的感覺,想要這個暇身不唐捐。
5.「欲令暇身不唐捐」的重要:
如果沒有好樂心,即便具足偏執暗未覆與辨別善惡這兩個力量,到底要怎麼用來聽聞呢?如果我們對這個「欲令暇身不唐捐」,就是這一生不要讓它虛度,對這個沒有好樂心的話,就上面那兩個能力好像也沒有什麼用了。師父的立宗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