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聞起修菩提心,善根增長不乾涸:
這段時間不知道你們修行有沒有進步?無論怎樣,都必須從現在的緣起點上開始努力,那麼當下的緣起點就是聽聞的前行。佛法特別側重動機的修鍊。同樣的時間,如果我們發一個相似菩提心的心念,哪怕在內心用一秒鐘的時間作意一下,這都是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能夠攝持我們的善根,再去迴向的話,直到成佛都不乾涸。
2.數數策勵動機,讓大乘發心成為習慣:
在每一次聽聞的時候,要一遍一遍地策勵大乘的發心。所以在每一次動機的策動,這件事到底在諸位的心中有沒有生根,有沒有成為自己的習慣這很重要!一旦成為習慣,不用策勵就自己出現了,在聽《廣論》之前就油然而生,會生起要發心這樣的一個作意。
3. 調整發心,獲得菩提心不可思議的力量:
修行必須從現在的緣起點上開始努力。值遇善知識、聽法的緣起成熟的當下,即要以聽聞前行起修,策勵發心、調整動機。同樣都是為了離苦得樂行持善業,相較自利作意,利他作意不僅與求樂的目標一致,更是上士道不退發心的重要所求,並且以菩提心攝持所造的善業還能倍倍增長。而得到此殊勝利益的下手處即是調整一下自己的發心。
4.數數思惟菩提心勝利,使其在內心生根:
調整發心的前提是對大乘發心的勝利生發欲求心,所以一定要用心找出自利與利他作意的勝利過患,而且要數數思惟,才能真地使大乘發心和動機調整的概念在自心生根。如果還無法找到感覺,或尚未養成習慣,可以透過多聽音檔、讀手抄,一點一滴地反覆思惟琢磨。善知識的教言是對我們內心最好的潤澤,每思惟一次,都是對自己最真實的饒益。
5. 當下開始努力,從日常生活中處處練習發心:
我們應對大乘發心的勝利形成定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端正動機、檢查內心所求的習慣。然後,還要將發心的修為進一步增盛增廣,擴展到日常生活中。能以大乘發心攝持日常生活,就是把教證二法落實在自心相續上,就是在住持正法,就是我們對善知識的念恩與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