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6 決志大乘依次第,悲智圓滿度眾生

1. 依三主要道行持,發心向大乘:
阿羅漢亦能行廣大利他事業,但相較佛的功德,猶如小水滴之於大海水般。因此一開始就要策發希求佛果的心,決志走大乘,並依循宗大師所楷定的三主要道趣往佛地。若在強烈出離心的推動下,没有先發菩提心直接契證空性,很容易取證小乘阿羅漢果,走上不圓滿解脫之路。

2. 證小乘涅槃果是繞遠路:
阿羅漢的解脫是不究竟、不圓滿的。因為眾生最終皆要成佛。因此在阿羅漢入寂静定數萬劫後,諸佛還是要放光加持,讓他回小向大,進入大乘法脈。但回小向大要從下品資糧道起修,過程中還要對治沉空滯寂的習氣,因此證得圓滿佛果需要四到四十大阿僧祇劫,相較大乘種姓者所需的三大阿僧祇劫,繞了非常非常漫長的遠路。

3. 發心不同,累積資糧的速度就不一樣:
因為怖畏輪迴苦,我們非常迫切地想要先求一己的解脫,期望具足能力後再回來饒益眾生。但小乘行者因習氣所致,入寂靜樂時如醉酒般不醒,想要行六度萬行相當困難。更何況小乘聖者若作意眾生難度,還會設定時間一定數萬劫,修道進程停滯不前。因此真想利益眾生,應先培養自己具大乘種姓,為了饒益一切如母有情奮力精進,才能快步向前,迅速累積成佛資糧。

4. 知苦知出離後,更要策發菩提心:
我們可能認為,我自己解脫,跳脫了痛苦不是佛菩薩也省心?但佛菩薩不會同意這樣的想法。因為一開始就抉擇入大乘門,修大乘法,成佛的速度會更為速疾。但要做到這點,需要我們嚴格遵循三主要道的次第,知苦知出離後,進一步推己及人,培養慈心、悲心,透由大乘法策發自己內在的菩提心,進入到上士道的修法。

5.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
菩薩決志走大乘道,是其智慧與悲心的抉擇。他深知輪迴苦,但因悲心的緣故,不願取證小乘涅槃,一生生陪伴、救護、教導我們;他為救度我們往返三有,卻因智慧的緣故,不會受世俗染污。我們今天能值遇教法,得到救度,要深深感恩師長生生世世於三有中救拔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