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 敬重聖寺傳規,景仰弘教大德

1. 依尊者緣起善故,本論講規循後者:
仁波切說:那蘭陀寺和止迦摩囉室囉寺的說法沒有太大差別。因為「所說法清淨」可攝入「正法殊勝」;「學者相續清淨」可攝入「如何講聞彼法規理」;「軌範語淨」大致可納入「造者殊勝」,所以這兩者基本上是很相似的。至於本論,宗喀巴大師是依後者,因為阿底峽尊者是依這座寺院的作法,是這座寺院的上師,所以這樣去講說的話,應該也有良善的緣起。

2. 為弘揚般若口訣,獅子賢乘願而來:
獅子賢論師,他是「弘般若道獅子賢」。值得宗喀巴大師這樣稱讚的阿闍黎獅子賢,他從往昔久遠過去生當中就已經發起了菩提心,學行偉大的佛子行。為了在這個剎土中弘揚佛教的心要──般若口訣,大德乘願而來。

3. 獅口喪母倖存活,獅子賢故得其名?
《師師相承傳》記述,過去有一些佛教史中說:這位阿闍黎住母胎時,母親被獅子傷害。獅子吃其母後,沒有吃腹中兒,所以他活下來,因此取名為「獅子賢」。我想:如果他真有此遭遇,還叫他獅子賢,不是每次喊他,他都傷心嗎?不是很傷害他嗎?這樣到底是對不對的?作者也說:「過去有一些佛教史中說。」看起來他也有一些疑惑。

4. 細究自他部宗義,徹達成大善巧者:
這位大師他成年之後,完全不留戀喧囂的俗家,於是就在佛教裡出家了。出家之後受了圓滿的學處──比丘戒,精細地研習了一切自部他部的宗義,成為徹底的善巧者。注意哦!「研習一切自部他部的宗義」,是不容易的事情;又在研究之後,成為徹底的善巧者,而且精細地研習是要花一番功夫的。

5. 勤求般若教授,願獲深刻定解:
對於尋求《般若》的教義,獅子賢尊者就像常啼菩薩那樣,不顧辛勞與生命,不顧危險這樣去尋求,發憤圖強,一直要勤求《般若》的教授。尊者常常在想:「什麼時候才能對於《大般若經》的教義、三乘道次第的圓滿道體,獲得他人所不能牽引的深刻定解呢?」一邊這樣想,如此地一心勤求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