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乘遍學一切,圓滿德相斷盡過錯:
*「能成辦此所有大乘,亦滅眾過備起眾德。故大乘道遍攝一切餘乘所有一切斷證德類。」
*「假定說你不遍的話,這個遺漏、那個遺漏,你能大嗎?大乘是遍學一切,圓滿一切德相,然後呢斷盡一切過錯。」
2. 佛陀的教法都攝在成佛的大路中:
*「是故一切至言,悉皆攝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中。」
*「二乘果最後會不會還是要成佛?也是引入,所以中間休息一下還要進來的。」
*「如果在佛法當中,我學這個、不學那個,那個不對。」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喜好、看法,甚至覺得特別權威的、特別有經驗的那個東西。用我們權威的去判斷的話,師父說:「你在因地當中就已經偏了。」
3. 因地種下廣學一切的因:
*「不是說叫你現在一口氣馬上要廣學一切,可是我要曉得在因地當中,那個因種非常重要。說我現在的能力不夠,可是我的目的是如此,這是第一個。」
*「師父把它放在第一個,就是這個人有一種覺悟,他已經覺悟到:我的目的就是要廣學一切,所以我在因中我一定要種這個廣學一切的因,就是我的發心要這樣。」
4. 起心動念留下識種,將來啟發現行:
* 種下廣學的因,「將來這個因種在心裡啟發出來,你學這個的時候毫不困難。」否則的話,「這個我就一向就討厭它,你不知不覺當中,你就排斥這個東西。」
*「修學佛法沒有別的,就要淨除自己無始以來的這個業習,說業種子,這是為什麼我們起心動念,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一點。」
5. 正因能力不夠,故要發心種正因:
*「能力不夠,能發心嗎?很多人認為:我能力不夠我發心是白發!」
*「正因為你能力不夠,所以才要發心,所以才要種一個正因啊!正好跟我們的思路是反的,有沒有發現?所以說佛法教我們的東西,跟我們的經驗、跟我們累積經驗得出來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反的。所以要注意這個對自己的了解:正因為我能力不夠,所以才要發心啊!不是說:因為我能力不夠,所以我不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