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若能正確認識離苦得樂,則各自安居樂業、人類和合:
*「『不要說樣樣聽我招呼』,師父想顯示一個道理,其實不一定都要聽我的,你會忙就行。」
*「什麼叫會忙?正確地離苦、正確地得樂,是這樣嗎?如果大家都正確地離苦、正確地得樂,那世界是不是就是應該這樣子?那在這裡顯示的是不是一個全人類和合的花好月圓圖呢?」
2. 一定要用你的嘴溝通,善巧地把話說出來:
「光了解是不行的,一定要用你的嘴溝通,把話說出來。而且說出來的時候,我們都不應該用非常粗暴的方式說,應該用別人比較願意接受的方式、不太容易受傷的方式。如果你發現你不會這種方式的話,你就要練,你怎麼練呢?就用筆寫。」
3. 在知道正確離苦得樂之道前,樣樣要聽善知識招呼:
初修業者,對總體概念不清楚,凡事一定要跟緊善知識,樣樣聽師長招呼,才不會走錯。若已經長時跟隨善知識學習,對整體目標與次第都有全盤瞭解,知道正確的離苦得樂之道,能如理抉擇進退取捨,也得到善知識的肯定,就可以各就其位,自己去忙了。但這時的「不用樣樣聽招呼」,其實也是遵循善知識此前的招呼,所以作為弟子,自始至終都要決定依師。
4. 善知識顯現不同面相,目的都是為了利益弟子:
有的弟子說善知識很威猛,有的說很調柔,這觀待於弟子的觀察角度或根性。然而不論善知識顯現哪個面向,都是為了要利益弟子,使弟子有受用。所以弟子對善知識一定要勝解作意,並發願能得到師長的慈悲攝受,成為善知識的心子。我們能長時對善知識修信念恩,就不會誤解善知識對我們的用心,就能感受到他的心一直非常友好、慈悲地向我們敞開著。
5. 向佛菩薩學習溝通,異中求同無諍論:
當觀點有分歧、有衝突矛盾時一定要溝通。而溝通的關鍵在於找到共通點,所以首先要傾聽對方的觀點,了解並接受對方可以跟我不一樣;進而用溫和的語言、不傷人的方式說出自己的想法,一起討論彼此矛盾之處;最後找出彼此的共通點,異中求同。有效的溝通源自於學習,而善知識、佛菩薩最會溝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善知識、佛菩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