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謗法與世間爭端,二者之因無二無別:
「世間每一個人有他的習慣,有他的成見,就拿他的成見,就拿他的習慣,說我這個對,你這個不對,世間的爭執就這樣子來的。」這樣的習氣若延伸到修行,爭執的焦點變成佛法,總認為自己學得對,別人學得不對,就可能因此造下謗法之罪。所以謗法與世間爭端的原因是一樣的,只是爭執的內容不同而已。
2. 考量到今後的苦果,就願意放下眼前的爭執:
以自己的習慣與成見作為標準評判他人,在世間會導致與人吵架、打官司;對到佛法,則可能產生謗法罪。因此,這種習氣不是無關緊要,而是非常嚴重,它會發展成我們成佛路上的極大障礙,並給自己帶來極為可怕的苦難。若能對境時,考量到今後會感得的苦果,就願意放下眼前的爭執,乃至對自己的習氣發起對治。
3. 跳出用自己成見衡量他人的習氣:
但對境時要調整習氣,走出另外一條路並不容易。經常觀功念恩、代人著想確實會幫助我們放掉一些自己的成見,增加對他人的包容和尊重之心,減少與他人的爭執。但我們依舊會執著於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認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與生命經驗作為支撐,甚至覺得自己是從佛法、道總的角度做考量,有經典、善知識的教授或傳規作為依據。
4. 檢查自己堅持標準背後的發心:
經典裡固然有善惡的標準,但要仔細抉擇:我們在堅持標準時,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宗,還是真的是不忍他人苦、發心為利他而擇善固執。若能將佛法裡學到的標準,用來要求自己,真實地將佛法建立在內心,就會越來越謙卑、包容;但若拿法衡準他人,就容易喜自高舉,輕蔑他人,造下謗法重罪。
5. 用經典來維護自宗,學得越深,執著得越深:
如果沒有利用佛法來對治煩惱,反而用它來保護自己的見解,能依循的經典依據越多,支持、成立自己立宗的依據就越堅固。其結果就是學得越深、執著得越深,將來造的業是越可怕!所以修學佛法就要從認識自心的這種習慣開始,進而看到過患、發起對治。否則,即便現在學得一帆風順,將來也可能因此造集謗法等嚴重惡業。這樣的罪業極為可怕,所以我們應放下師長眼中不值一提的爭執,認真地從細微處防範謗法之罪,將其作為生命中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