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親菩薩將《俱舍雹論》改名為《順正理論》:
*眾賢論師的弟子攜帶著他的書信和論著去拜見並啟白世親菩薩說:「我的老師眾賢論師已經捨壽,遺言說要呈給您這封信並且自責謝罪。不敢想說老師還能不致身敗名裂。」
*世親菩薩說:「『考量他臨終的期望,也珍重他知難而為的言論,姑且遵循大義、保留他的宿願,更何況此論能闡揚我的論宗呢!』結果世親菩薩就把眾賢論師的著作改名了,改名為《順正理論》。」
2. 眾賢論師應是世親菩薩的後學:
*「在《大唐西域記》中,說眾賢論師是世親論師的晚輩,這個很清楚,玄奘大師認為是晚輩。」
*「在宗大師所著的《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說:『《俱舍本論》,明迦濕彌羅婆沙師宗,自造釋論,亦廣明經部宗義。其眾賢論師、陳那論師、稱友論師、滿增論師之疏,藏地皆譯之。』這句話可以看出,宗大師認為眾賢論師是一位為世親菩薩《俱舍論》寫注釋的後學。」
3. 菩薩所做皆為利益教法與有情:
「到底在菩薩的心中,怎樣的做法是對教法、對有情最有利益的呢?」師父也常常「去佛前殷重地祈求――什麼樣的行為會對聖教產生長久的利益,對住持聖教、對饒益有情產生這樣的利益。他的目光深遠的程度,跟在旁邊的人是很難想像的。你跟著、一直跟著一直看,看了很多年、很多年之後才明白:喔!原來是果相出現的時候,才能夠知道當初他的用心是多麼地慈悲,想的是非常地深遠。」
4. 欣賞他人不同觀點,和顔悅色研討真理:
世親菩薩把眾賢論師的論留下來,展現出菩薩寬廣的胸襟。佛陀宣説一切法,是為了滿足不同根器的眾生的需求,因此在佛教中,每個人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觀點,但前提是要以和顏悅色的方式一起討論問題。以這種辯論風格才能讓真理越辯越明,師父也是依著宗大師這樣的辯論學風開啟廣論班的研討方式。在研討班若能欣賞對方的觀點,將會啟發我們更多的思考角度。我們能在這樣的一個學風下學習這樣至深的真理,真的很幸運!
5. 以謙下之心學習,依師長教誡調心:
想跟隨善知識學習的人,千萬不要執著自己的見解,不肯隨順善知識的教誡。如果從觀過的角度去看待善知識的做法與決定,會很容易造惡業。我們要以一顆謙下、虛懷若谷的心去學習,努力去除對善知識的庸常作意,有一天才能真正地實踐視師如佛,去承載佛菩薩內心的慈悲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