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死後投生善趣、惡趣,決定力量在於業:
「一定要觀察自己的三業,然後去計算它,才會知道是惡業多、善業多?通常計算完了之後,都會發現我們所造的善業是非常微弱的,所造的惡業它力量是非常強大的!那如果在此時此刻我們就要面對死亡,就在善業薄弱、惡業力量大的這個時候就死亡的話,那來生很有可能是墮落惡趣的。」
2. 用最強猛、恆常的精進來依止三寶:
「能從惡趣的怖畏中救護我們的依怙只有三寶,所以必須要把心放在哪裡?把心的寄託放在三寶,他是沒有欺誑的殊勝皈依處,一定要執為皈依處。就是你這顆心,有人說心歸何處?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寶呀!所以一定要用最強猛、恆常的精進來依止三寶,並且如理地修學皈依學處。」
3. 認識善惡業,以斷惡修善的方式把握來生的去處: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可以投生的地方。」是指如果不知道什麼是善惡業,或者知道了以後不去行動,就只能隨業流轉。學習佛法的目的就是為了掌控自己的命運。透過認識善惡業,對境清楚地決斷捨惡取善,就是我們把握命運的方式,暇滿人身的意義就在於此。透過拜懺、誦經、聞思,以及造集種種的善業,並將功德迴向希願處,就是在累積善趣之因。
4. 串習皈依二因,堅固皈依之心:
思惟三惡趣苦,唯有三寶有救護堪能,從這兩方面串習,堅固我們的皈依之心。如果相信只要造惡就一定會墮落,我們就不敢再放縱身口意三門;如果相信善業能夠成熟為樂果,就會積極地造善業。我們之所以無法果斷、勇悍地斷惡修善,就是因為無法深信業果,不能將現在的行為和將來的果報連繫在一起。此外,不斷串習三寶功德,能夠緣念到三寶的時候就會越多,才會慢慢生起真實依仰的心。
5. 學習皈依學處,堅固皈依之心:
「至心地皈依之後,還必須要持守皈依學處。」皈依學處,為三個應遮與三個應行。這六種學處的目的是為了堅固皈依心,也就是堅固皈依二因。如果常常去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就會越來越深入體會到三寶的功德;如果能夠遠離外道,就能淨化遠離三寶的因,與三寶就能越來越靠近。皈依的六個學處非常重要,透過實踐,我們才會真實地感覺到三寶的加持力以及他們真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