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475 學習重點2 ― 修共道棄獨自寂靜,發心利益一切有情 (2024/01/19)

1. 希求一切遍智的發心,讓善業在未來增長廣大:
「一定要為了芸芸眾生離苦得樂,然後去希求一切遍智的果位,要有這樣的一個動機。不是為自己的離苦得樂或者暫時的平靜而聽法,也不是僅僅為了調伏今天的心不順啊、鬱悶啊來聽法。有的時候我們就會安立一個這樣的動機,比如說:啊!心情不好,一聽法心情就好了。那就變成這個無上的、無死的甘露,就是只是為了制伏這一點點心情不好。要讓我們聽法的這個善業在悠遠、悠遠的未來一直會在我們的相續裡增長廣大。」

2. 趣入大乘道者,有共不共二種應修之道:
「趣入大乘道者,有共不共二種應修之道。共者即亦是劣乘藏中所說皈依、業果、思惟輪迴總別諸苦而欲解脫之出離心、四諦、緣起等三學之修持。總之,諸凡共下中士法類諸道,此等何因而成應捨?故除少分希求獨自寂靜樂等不共者外,所餘一切共通法類,雖大乘人亦應修持。故諸菩薩方廣藏中廣說三乘,其因相者亦即此也。」

3. 共下、共中法類是大乘的共道,必須修學:
小乘經典裡常常提到的共下、共中要修習的法類,是大乘行者共通要修的內容。共下士道提到皈依、業果;關於思惟輪迴總的苦、別的苦,在共下士、共中士都有提及,還有四諦、十二緣起,戒定慧三學之修持。所以不管共下、共中,大乘人都不應該棄捨別別的支分,必須修學。

4. 小乘追求的「獨自寂靜樂」,大乘不應修持:
小乘行者追求「獨自寂靜樂」,求一己的寂靜與安樂,這個是不共的,是例外,佛並沒有說大乘行者也要這樣修學。

5. 用法觀察自己,偏向小乘或大乘習氣:
我們要觀察一下自己的相續,如果把「獨自寂靜樂」變成生命唯一的追求的話,連大乘法都沒法聽,也不會希求無上菩提。忙、累、老、病的時候,很容易就出現了自己想要靜一靜,什麼都不想管的想法,這個時候要觀察自己,以法調心。忙累的時候可以休息、調整一下,但是要發願希望繼續得到聞法及集資淨障的機會,建立大乘習氣,才能避免走上成佛的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