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底峽尊者二十一歲就已善巧共通明處:
*「『如《讚》云:「二十一歲中,善巧六十四,技術及一切,工處善構言,及一切諸量。」』這全部都是共通明處,無論內外道都學習,所以是『共通』的。」
*「『工處』就是種種眾多的工巧,『善構言』就是指梵語,『量學』也是共通的,外道徒也會學量學。在二十一歲中就已經把這些――注意――全部學完了,這是譯師在讚文中說的。後面宗喀巴大師也就解釋說:『謂於二十一歲以內,學習內外四共明處:聲明、因明、工巧業明,及醫方明,善巧究竟。』」
2. 當代名師雲集王宮教導尊者:
*「古代印度的這個藝術技能、工巧明的這個技術三十種」,「演唱、樂器的技術有十八種」,「聲樂技術七種」,「舞蹈技術共九種」,「四種技術總合起來就是『六十四技術』。我們大家可以想一想:二十一歲以內把這麼多東西學完,非常地忙碌啊!」
*「這些要安排在一個王子的學習之中。因為他出生在皇族,可能當代最出色的老師都會雲集在王宮教他,應該這樣吧?因為是那麼有福報!」
3. 尊者僅聞一次《正理滴論》,就把外道辯敗:
「『特如大卓壟巴云』,在十五歲的時候就聽一次《正理滴論》,『僅聞一次《正理滴論》』――就是阿底峽尊者聽了一次《正理滴論》,就跟一個外道辯論,把外道辯敗了。」
4. 《正理滴論》能無倒闡述佛語密意:
「七部量論中有如主體一般的有三部論,對吧?《釋量論》、《定量論》,還有什麼?《正理滴論》。誰寫的啊?法稱論師,對吧?法稱論師就是二勝六莊嚴之一,他生在七世紀的印度南方。許多密續中都有授記,說他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所以他所著的釋論都能夠無顛倒地闡述佛語的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