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389 學習重點—大小乘的差別與取捨 (2025/01/30)

1. 大乘行者亦應修持小乘法藏:
「趣入大乘道者,有共不共二種道。共者即是劣乘藏中所說諸道。此等何因而成應捨,故除少分希求獨自寂靜樂等不共者外,所餘一切,雖大乘人亦應修持。故諸菩薩方廣藏中,廣說三乘,其因相者亦即此也。」

2. 大、小乘行者共、不共道的區別:
「真正我們修學大乘的行者,所走的這個道路有兩條,一條叫共道,一條叫不共道。共就是共同的,不共就是不跟別人共同的,跟誰共?跟二乘、劣乘人共同的。還有一條呢?就是不是下乘人,劣乘聲聞、緣覺不走的,只有菩薩單獨的,叫不共同的。」

3. 共與不共道的例子:
*「小學生和大學生,大學生有一段是不共的,跟小學生就是共的。」「世間人和比丘都是世間的人,作為世間的人是共同的,可是因為有戒律,穿這一身衣服——比丘,是不共的。」
*「修學的內容也是這個,『共者即劣乘藏中所說諸道』,共同的就是這個基礎。那個就是聲聞、緣覺也要學的,也要學的,那麼這個是共同的。從這個基礎上面再加上去,不同的,你為了目的大,所以你那個基礎打得更深、更廣,這是不同的,如此的基礎是必定要。」

4. 了解取捨原因,就能清楚大小乘的差別:
「大乘跟小乘當中,有一些地方是有一點差別的。這個大乘戒當中有很多小乘戒沒有,那個是不共。還有呢,不但沒有,而且跟小乘共同的又恰恰相反的,那這個就麻煩了。所以這小乘是應該取,大乘應該捨;反過來,大乘應該取,要的,小乘應該捨。那麼為什麼原因,為什麼原因呢?這個地方就指出來。我們對這一點了解了,以後就對於這個大、小兩乘之間的差別,以及南傳、北傳我們的取捨,非常清楚、非常清楚。這個在菩薩戒裡邊,《梵網經》裡面說得很清楚,《梵網經》裡邊的,這個瑜伽菩薩戒,它這個戒條層次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