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 師父 上師 法師!
弟子學習從 師父「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功德,體會上師《希望新生》114則「期待挫折後的崛起」的內涵。
114 期待挫折後的崛起
打開自己的心,會讓我們沒有太多的怖畏,尤其是與人相處的時候,願意對大家敞開心扉,就更能夠用比較積極的態度,看待自己生命中發生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慢慢會有一種期待:在每一個不愉快、每一個挫折後面,都有一個崛起在等著我。
上週六去補上四月份如願法師為台灣教成團所上的課,其中一個主題是:學習師父的功德「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法師舉了胚芽餅如何誕生及誕生後所激起的漣漪的公案、種有機的公案,讓弟子們體會師父對困境的看法,來體現師父「常敗將軍」的精神;還有愛迪生發明電燈,過程中對「失敗」的看法,以及法師這次在台灣帶佛七中,幾位八十多歲的義工、正行學員的精神,他們遇到老病仍充滿著活力繼續護持或學習,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光明和希望。 法師說,要看自己學佛學得如何,從看到自己遇到困難的反應是如何就知道了。
這個主題──師父「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功德,弟子曾經聽法師開示過,但是在這次補課的學習中,弟子仍然非常有收穫,有以下幾點思惟和觀察:
其一是:當困境發生時,會產生一些情緒,例如:失望、傷心、挫折⋯⋯這些情緒很容易障蔽了自己對於事情的正確看法。(在今天上師15講的全廣開示中,提及「法」可以把我們從這些情緒中改變、救護出來。)
其二是:會產生這些情緒的原因,是在認知。我們在做一件事時,不知不覺中會設定一個標準,由這個標準來決定事情是成功或是失敗,但是自己卻不知道要去檢擇這個標準的認知,看它正不正確,而一直拿著這個標準去衡量,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標準,便覺得是失敗,然後就產生的種種的情緒。
其三是:因為有一個標準,所以我們很容易以二分法的方式來定義成功及失敗,但是發現善知識是從種因的角度來看待結果的,例如:種出網球拍高麗菜,有沒有種有機?(有)有沒有結了果?(有),所以不能說是失敗,只是在防蟲的部分沒有經驗,再加強這個部分就好。
其四是:關鍵在見解。看到或說到「困境」兩字,我們腦中會鏈結出一個意義,就是「沒有希望」,這就是對「困境」的見解,但是「困境」的意義就是「沒有希望」嗎?如果我們不鏈結它為「沒有希望」,而把它鏈結到「很有希望」,看到「困境」兩個字的感覺就會截然不同。只是不免又會想,能做這樣的鏈結嗎?弟子就只能練習從經典上試著找到一些依據,例如:心經說:「諸法空相」,是我們把「困境」執著成有自性了;入行論說:「困難不應退,皆由修力成;先聞名生畏,後無彼不樂。」;既皈依已所學次第的「攝分中出」提及「如理作意」,其中說道:「即若作意何種所緣,能息煩惱,即應作意。」
其五是:此外,當我們說「失敗為成功之母」時,從因果的角度來說,如果失敗中沒有成功的因,它如何會生出成功的果,所以是我們錯看了「失敗」二字的意思了。由此弟子體會到佛法的高明以及 師父被稱為「常敗將軍」的原因,就如同 法師常教我們的──去翻轉我們的見解、重新安立對事情的看法。正因為我們無明,對事情常常都沒有正確的認識,但有善知識的指導,會逐步逐步的讓我們從錯誤的認識走到正確的認識(會說逐步逐步,是因為自己無明,有時候以為自己聽對、了解了,事實上可能也還不是善知識所說的意思)。
基於以上的思惟和觀察,來看 上師的這則「希望新生」的法語,弟子體會到所謂的「不愉快」,是因為自己的無明、自己對事情的錯誤認知而產生的,所以「不愉快」、「挫折」是必然會產生的結果,因為我們在無明當中,我們是生活在苦性所攝的世界。然而在「挫折」的後面會有「崛起」,是因為有了善知識的教導,我們對自己起了病想,知道要學習、要找良醫、找良方、願意殷重修來治療自己的病,知道自己的無明大病,佛菩薩是能夠醫治的,因為佛菩薩來到世間的目的,就是要來教我們、希望我們「悟入佛的知見」,但願我們有朝一日成為「祂」,如今佛菩薩、善知識願意教,如果我們也願意學,那麼講聽和合,就會有能夠「用比較積極的態度,看待生命中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的機會、就會有「挫折」後面的「崛起」等著我們、就能學到師父「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功德,「願意學」就是弟子體會到這則法語「打開自己的心」的內涵。
另外在學習的時候,對自己的無明,例如:原來對困境的看法(困境就是沒有希望),當不去執著自己原來對於困境的看法,就能反觀到自己的侷限或是顛倒,然後學習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困境(困境就是希望),這是弟子體會到的另一重「打開自己的心」的內涵。因為師父 、上師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勇往直前、超越困境、讓困難成為飛黃騰達的時光,所以當我們能夠學習觀功念恩(建立正確的概念和習性,看待所有的人事物)的話,從這個過程中,就會經歷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崛起、一個念頭又一個念頭的解脫。
以上心得供養 師長三寶!感恩 師父 上師 法師們的指導!還有很多不足,因為心跟法的距離,像天和地的距離一樣,祈請師父、上師、法師們繼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