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對千篇一律的麻煩,一定要去熟悉內心狀態:
平日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我們往往會有的反應就是大發雷霆、不明白、選擇逃避,甚至用一些不好的方式,再度造下令自己痛苦的因。當面對這些千篇一律的麻煩,一開始我們可能會忍耐、想辦法解決、掙扎,若掙扎無效,內心會有點憤怒,並且去理論,理論無效後更加憤怒。 然而這一生會遇到的麻煩似乎也躲不掉,想改變心情的前提,就在於去發現、去熟悉自己的內心對到境的反應,才能進一步想辦法調伏自心不正確的理路。
2. 快要暴跳如雷時,記得踩剎車:
當我們快要暴跳如雷時,應記得《入行論》上講的「如樹應安住」。此處的「如樹」指心不為外境所動的一種狀態。這個教授,並不是要求我們一下子就住在正念上,而是要最先打住惡念,絕望、傷心、否定自他等想法。我們能對這些負面、非理的續流踩煞車,才能讓原本如落花流水、亂雲紛飛的心,回歸平穩,進而才能住到正知正念上。
3. 負面續流若不止,痛苦時長傷害強:
面對很煩的境界時,我們若止不住負面續流,不停地活在懊悔之中,只會讓我們沉浸在痛苦的時間更長,更難以抽身、越陷越深。而心念有其趨向性,若是惡念不斷累積推進,將產生更可怕的心態與失控結果。此舉不但無濟於事,還會對自己的身心、對身旁的人帶來破壞和傷害。
4. 練習踩煞車,停止內心惡念:
如果我們能練習在非理做意時對它踩剎車,越早發現內心的狀態,就越有機會止住負面的續流,避免出口傷人、指責別人。如此,我們就能避免一直泡在負面情緒當中,只想傾訴自己的,認為自己是宇宙中心、災難中最深的受害者;而能換位思考,也能代關心自己的親友著想。
5. 生命幸福的關鍵,取決於有無慧力:
無論生命中有多少痛苦,我們都有自由讓自己快樂。平日的我們可能習慣於遇事順心就快樂、不順心就苦著臉生活。學習佛法後,讓我們的心透過如理思惟、強烈的理路建立,超越膚淺的感受層面,達到一種深度理性的智慧與慈悲的狀態。因此,即使是在不順心的境界,我們依然能夠嚐到生命的自由度,覺得滿足、感恩;生命幸福的關鍵,就不再只停留於感受上的順心,而是取決於慧力,進而會對智慧發起一顆嚮往希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