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引導眾生離苦得樂:
佛陀所宣說的法,能解決一切的問題,讓我們對境時可以現為教授,拿來使用。這些殊勝的佛法都透過經典留傳下來,所以經典本身就是最佳的修行指導手冊,有止息眾生種種苦惱的功德。禪宗祖師之所以引用「黃葉止兒啼」等看似平常、粗俗的公案,目的是凸顯佛經引導眾生離苦得樂的殊勝珍貴,並不是將經典譬喻成沒有價值的黃葉。
2. 經典記載佛陀修證經驗,不照著修不能有成:
一旦了解經典深細的內涵,對境能任運將法類運用自如,就不用死守著經典。但學者如果沒把握住佛經拔苦予樂的原則,又不清楚自己的修行狀況,尚未達到善用教授的程度,只看禪宗祖師公案的外相,就很容易錯亂次第,誤以為一開始就不用執著、不用聞思經典、經教沒有用。然而,經教是佛陀的修證經驗,不照著修怎能有所成就?
3. 深入學習會通經典,避免錯解錯倒次第:
《金剛經》的渡船喻闡明渡過了河之後,不需要經典,但前提是依戒定慧的次第修習毗缽舍那,去除人法二執證得空性,才能達到真正的不執著。而業果見正是空正見的基礎,如果漠視業果,就根本不可能證得空正見。所以善知識勸我們要深入學習、會通經典,才不會錯解祖師、甚至禪宗的意涵。
4. 修學佛法的關鍵是不能逾越次第:
修學佛法的關鍵在於依照戒定慧次第修學,不能逾越次第,高估自己的程度,僅憑喜好胡亂做決定。初學者沒有能力辨別自己的修行程度,所以一開始上手時,依著善知識的引導,深入學習經教,是最根本、最穩當的做法。練習久了才能把握次第、運用自如。
5. 普同恭敬不同宗派,皆為佛陀善巧方便:
佛為了接引不同根器的眾生,開展出禪、淨、律等不同宗派,提供不同的方便,讓眾生有不同的階梯可以跨上去。每個宗派都是佛所宣說的,都能善巧引導眾生造善止惡,甚至拔除生死苦痛,因此,我們應普同恭敬所有宗派,不能因自己喜歡某個宗派,就排斥其他的,否則不僅自己走不上去,還會不小心造下謗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