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6 經教修行為一事,不應棄教而修餘

1. 認為學經教不是修行的行相:
宗大師六百多年前舉出「今勤瑜伽多寡聞,廣聞不善於修要」——學經教的人不要修行,修行的人卻不要經教的問題,至今仍存在著。我們會習慣性的把修行和聞思經教分成兩部分,認為學習經論只是建立見解,參禪、念佛、拜懺等才是修行;即便承許聞思本身就是修行,也會不自覺地認為只有部分的經論可以用來修心,不能在內心成立「一切聖言現為教授」。

2.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學經教就是修行:
事實上,「一切聖言現為教授」,學習經論與修行,兩者是一體的。「所言修者,謂令其意,成彼體分,或成彼事。」修行就是讓我的心變成經論的一部分。比如,透過學習《廣論》,發現自己對師長三寶更有信心、更深信業果、更懂利他、煩惱更少、更孝順父母,這其實就已經是修行紮實的結果。否則「如跑馬時⋯⋯若所示地是此跑處而向餘跑者,定成笑事。」

3. 不學經教,難知修行的正確方向:
若認為修行無需經教,或者學習了經教,卻不依其內涵修行,就會在經教之外另尋修行指導。若無善知識引導,可能會找到未經驗證或沒有傳承的秘密教授,甚或自己想出一些奇怪的修行方法,修出來的結果亦無法跟經教比對,對錯都不知道。這樣,即便透過拜佛、念佛、打坐等修了多年,心續中也不可能修出三主要道的教證二量,甚至可能走火入魔。

4. 想要往生淨土,也要學習經論:
修行須學經教,若欲生西方極樂淨土,亦需依據如《觀無量壽經》等淨土五經所闡明的往生條件,發起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並具備相應的行持,才能在臨終藉由十念乃至一念的佛號,順利往生。若依《廣論》詳盡闡述的發菩提心的方法如實地修習,即能種上品往生的正因。若僅執取念一句佛號就好,不知往生正因,沒有正確的發心與行持,是很難往生淨土的。若因此宣揚往生淨土不需學習經論,甚至可能造下謗法之業。

5. 師父所承許的往生淨土:
師父希望一切眾生快速成佛。對於那些覺得在濁世修行困難而發願投生淨土的行者,師父鼓勵他們好好學《廣論》,具足菩提心發願上品往生,然後速速乘願再來娑婆度眾生。但同時,濁世修行累積資糧的速度極快,因此若對善知識具足信心,也可發願迴向投生在有師長住世之處,生生世世為眷屬首。能把自己安心地交給善知識,就是最好的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