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4 希求來世一本萬利,願避惡趣期遇善士

1. 不想來世是很虧本的:
佛法非常精於計算,如果我們做事沒有想到來世,將會非常虧本。比如我想感得相好莊嚴,卻常常發脾氣,結果不但無法得到未來相好,甚至還可能因此墮三塗。如果我在情緒爆發前多考慮一下,把當下反應跟會感得的果報連結起來,就可以轉而以修忍辱、供花、微笑面對他人等方式,種下一個令來生相貌莊嚴的因。

2. 一旦希求更好的來生,就要去執持佛法:
我們學習了佛法,知道要想來生,也對佛陀具備一定信心,更重要的是要將自己的三業與未來感得的果報連結起來,在生活中執持佛法。比如,平常我們聽《廣論》時,內心調柔,以和顏悅色面對他人便是在修佈施,不責罵別人就是在修持戒,忍受身體疲憊堅持聞法即在修忍辱與精進……凡此種種就是在修習跟六度相隨順的功德。所以只要有心,生活中處處可以起修。

3. 現世種正因﹐不倒亂因果:
為來世種善因會感得更好的下一生,然而我們有時會把因果關係搞錯。比如看到有人長相好看,卻脾氣暴躁,我們就會誤以為長相與忍辱無關。然而以善和比丘的公案為例,祂因為輕慢譏嫌佛塔感得身形醜陋,之後以殷重心懺悔,並以金鈴供養佛塔,感得這一生有美妙音聲,都是別別因感別別果。因此,我們應深信如是因感如是果,在現世正確種因,這對我們絕對是一本萬利的事。

4. 一想到來世,最重要的是迴避三惡趣:
希求此世與來世的區別,就是在我們的發心中完成的。想到來世,當下最重要的應該是不要墮到惡趣,一旦墮落惡趣,即便在最好的畜生道,也是弱肉強食,只能被吞食或者造惡業。所以最優先要迴避、遮止的就是墮落惡趣的風險。可是不去想後世,我們就不會想惡趣,只是習慣性地關注現世。

5. 發心希求來世﹐得遇善知識善緣:
當我們的心移動到希求來世,馬上就會想到希望得到更好的長相、家庭。更進一步,一定會希望再度值遇教證具足的善知識及大師教法,因為這是希求增上生決定勝最核心的資本。而這一機會現在就掌握在我們手中!因此,從現在起就要不厭其煩地重視發心,創造來世能以暇身再值遇善知識的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