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4 菩薩利他為勝

1. 大乘人要學小乘法藏,才能幫忙一切有情:
「除了這個特別的,為了他急求自利的這個『少事、少業、少希望住』,只管他自己的那個東西以外,其他的小乘人的都要學,都要學。這個是為什麼在大乘,所謂『方廣藏』就是大乘,大乘當中它廣說三藏,照理說它大乘嘛就說大乘的,小乘不要講啊,但是它小乘也講,原因就這個道理。因為你一定要學,學了以後,了解,幫他們,而且你那時候曉得裡邊的差別何在,那這個就是它的原因。」

2. 菩薩利他為勝,不能學「少事、少業、少希望住」:
「急求自利,從生死中出離這件事就是利益自己,所以他的利益自己是很高妙的──是針對自利。急於求得自己的利益的,他要『少事、少業、少希望住』,這一點菩薩不能學。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在利他的事業中少事、少業、少希望住的話,就幫不到別人了,對吧?這點不能學;但其他小乘人要學的菩薩都要學。」

3. 小乘裡殊妙的,大乘裡卻可能犯了菩薩戒:
「聲聞是以自利為主,修習自我調伏,不顧利他,所以對於利他的事情就少事、少業、少希望住,這可名為妙;不像菩薩是以利他為主,在任何情況下唯為利樂一切有情,菩薩如果在利他中少事、少業、少希望住,就不名為妙了。所以這是大乘者和小乘的一個非常大的差別。」

4. 小乘安住四聖種性,菩薩亦具皎潔出離心:
*「『少事』就是指少欲,少欲知足;『少業』是指不可以擁有眾多的資具;『少希望住』是指安住於聖者的種姓。那麼聖者的種姓就有四個:對於少許粗惡的衣服知足、對於少許粗惡的飲食知足、對於少許粗惡的臥具知足、好樂勤修斷除煩惱,這四個就是聖者的種姓。」
*「菩薩的出離心也是非常非常皎潔,這些美好的修道的出世功德菩薩也都是要具備的,因為如果不具備也無法了解和幫忙別人。」

5. 無論在家、出家,唯有珍貴發心乃名菩薩:
*「出家菩薩要怎麼做呢?又有比丘戒、比丘尼戒,又有菩薩戒,這個就是要符順於比丘戒和菩薩戒,開遮持犯就要好好學戒。」
*「最重要的是,無論在家、出家,『唯為利樂一切有情』這個動機是非常地珍貴而且重要,因為只有這樣的發心才能名為菩薩,才是趣向於大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