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 五趣諸苦汝應知,善學因果明取捨

1. 佛陀善巧宣講《戒經》,策勵弟子知取捨:
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時,透由對阿難尊者的提問,把握因緣宣講了殊勝的生死之輪及本生故事——《貧生童子供佛記》。該故事記載於《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中,此經亦名《戒經》,內涵為小乘戒律的開遮,但為大小宗義所共同承許,廣攝生生增上之因的十善業。一旦透由學習《戒經》了知善惡業的取捨,努力持守淨戒,調伏狂心,就能得暇滿人身,乃至生生增上,走上還逆生死輪轉之清淨道。

2. 目犍連神通走五趣,悲憫眾生用心良苦: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遊行五趣,以悲憫心觀察、利益有情,並為我們描述五趣苦樂及因緣果報,讓我們能夠生起希求後世之心,了知積集後世安樂的善巧方便。因此聽聞當下,應結合內心相續,深入思惟,直到動轉心意,生起怖畏惡趣之心,以及對來世暇身的希求心。

3. 思惟業果道理,謹慎造集三業:
尊者細膩地闡述惡業招感痛苦報應,以及善業感得快樂異熟的道理,就是為了提醒我們要謹慎造業。而善惡業的造作就在每天對境的舉手投足之間,因此要仔細觀察、思惟自己的身語意三業是否符合戒律,謹慎造業。尤其要把持好自己的意樂,以恭敬心面對三寶、父母、尊長等具力業門;對一般有情也要生起慈悲、愛護之心。

4. 深信善士積極回饋,目光放遠推己及人:
業果道理真實不虛。聽聞尊者說法的四眾弟子,即聞、即思、即修,用身語意積極回饋、讚歎尊者說法,並以慈悲心廣勸有緣眾生。相較之下,我們又瞎又笨,看不到過去及未來的因緣果報,只貪著眼前的安樂,若信仰「眼見為憑」,等到墮落惡趣就來不及了。所以要相信智者的見聞,謹遵智者的叮囑,從無限生命看待自己的造業,進而推己及人,利益更多人。

5. 佛陀宣說十二緣起的生死輪:
佛陀教比丘們畫生死輪,詮釋生死流轉的道理,希望讓見者都能得到饒益。生死輪包含輪迴、涅槃,乃至四諦、十二因緣。其中,五個輪輻描述了五趣不同的身形、受用,間接揭示出苦諦遍攝三界六道;中間的鴿子、蛇和豬代表貪瞋癡三毒,其中又以無明為根本,其外圈代表黑白業感善惡異熟,屬於集諦;最外圈十二緣起還滅門,可攝入道諦;圈外的佛陀一切時處遍攝有情,所證的涅槃圓滿清淨境界即是滅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