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7 遇難不捨誓願學,勇猛正勤佛子行

1. 一切沒有能力成辦之事,都應發願修學:
「如果到究竟成佛之路的話,就沒有一件事是要拒絕學的,沒有一件利益眾生的事情是可以棄捨的,也沒有一個所知不明白是可以的」。因此,作為誓願成佛的佛子,對所有超越能力、不想做、不相應但卻應做之事,都不應捨棄,而應至心發願:「什麼時候能做到呢?」

2. 我們需要培養經典上說的習慣:
我們面對如背書、推廣論班、家人或自己生病、父母的痛苦、改變習氣等力所不及之事,容易放棄,或者打擊、貶低自己。即便知道應發願趣入,也會覺得眼前的苦受太大,發的願沒力;或者懷疑只是生起這樣的念頭,能否對未來有什麼積極的影響力。 「棄捨了」和「應作是思」,宗大師希望我們選擇後者。

3. 不要讓發願成為逃避:
有時候生起這樣的想法――「生命是無限的,總有一天我也能做到。」這樣的念頭貌似「發願」,可能是對於眼前困境無可奈何,只能寄希望於將來的一種自我安慰,其背後的心態是消極、悲觀的,不願意為改變付出努力。在這種狀況下的發願,甚至可能變成我們逃避眼前問题的藉口。

4. 真實發願,生命會非常陽光、積極:
真正的發願,是「不要放棄,你要在願望上先去搭住未來,生起這樣一個思考的力量。」透過思考,在每一件事上看到希望,讓內心生起對未來的期許。一旦生起這樣真實、有力的渴求,內心有希望、有追求,生命就會呈現一種非常陽光、積極的狀態,就沒有什麼能難倒我們。這樣的話,很多願望即便終其一生都看不到結果,我們也能保持積極上進,不會棄捨自己的善願。

5. 依師了解道體,才能真實發出善願:
在沒有能力、想要棄捨之處,卻能選擇向上一步、發出真實善願,前提就是要依止善知識,了解清楚總體佛法的脈絡和大綱、次第。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正確看到當下的應進止處,並將其納入到整體道次第中,讓我們下腳的每一步都能朝向成佛的終極目標邁進。這時,我們才能「應作是思」,發出真實的善願,並在善知識的護航下積極上進,不迷亂、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