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殊勝士夫必定精勤地守護戒律:
*「僅於承許極為勇悍已,棄置誓言此乃俗中俗。如自如何承許而精勤,守護戒律此乃正士理。」
*「大師讚美說:精勤地守護戒律是殊勝士夫的做法;而庸俗中的庸俗,就是極為勇悍地承許,承許之後又將誓言全都捨棄。這種心力在承許的時候是特別勇悍,而後在持守的時候卻完全地不用力,這是大師極為不贊同的――對誓言守護的輕忽。」
2. 以正念正知調伏內心,安住於善所緣:
*「見已即於罪惡身語意,以其數數觀察正知力,正念知慚有愧不放逸,以大勤勞調伏趣邪道,諸根之馬而令彼意識,能於善所緣中隨所欲,如是如是悉皆能安住,是故讚歎戒乃等持因。」
*「看到這樣的事情之後,對於罪惡的三門,以反覆觀察的正知,以及正念、不放逸、知慚有愧,努力地調伏趣向於顛倒路途的諸根之馬,意識就能安住在隨心所欲的善所緣中。因此讚歎戒律是三摩地的因。」
3. 遠離垢染,安住於善所緣,能明晰地見無我實性:
*「若離壞戒垢穢所染濁,而於諸善所緣得不動,爾時無我實性極顯明,宛如澄澈不動水中月。」
*「如果遠離了犯戒垢穢的染著,而對於善所緣毫不傾動,此時無我的實性極為明晰,就如同澄淨平靜水中的月影一般。」
4. 學習三藏、通達三學扼要必須親近善知識:
*「如是欲於三學道扼要,一切圓滿通達需觀待,通曉三藏由是因相故,應當依止智者學三藏。」
*「親近了智者之後,才能學習三藏。在這裡邊強調了修行者親近善知識的目的,和不可或缺的這個必要性。也可以說三學的開啟者是善知識,沒有善知識無法開啟三學。」
5. 學習目的不為名聞利養,只為修行,應當下即實踐:
*「求學所為唯是為修行,此乃殊勝說者數宣說,是故凡當有所解了時,不作推延當下即實踐。」
*「那麼從學習的目的討論,說學習的目的純粹是為了修行,這個『純粹』是完全沒有名聞利養的動機,只是為了修行。怎麼修呀?了解多少,就應該不再推延,當下就去實踐。下腳處就是把聽來的拿來思惟,在二六時中實踐,就像師父教我們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