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中修心躬謹行〉02 — 以來生為主旨修行,如理聽聞三主要道 (2023/11/19)

1. 溝通去蕪存菁,兼顧三業修為:
在一起商量事情的時候,要聽到對方珍貴的心意,不要因為對方態度有問題、措辭不當,或言語有過失而否定對方所有的心意,這就是破太過。阿底峽尊者說:「眾中觀語言,獨處觀心念。」應更好地提出對大眾有利的做法,並且能夠兼顧自己三業的修為,這是我們在開會中所應該修習的一個目標。

2. 警惕「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想法:
我們每個人可能某個時刻會出現「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念頭,當下要觀察:自己的發言是否對大眾不敬?萬一大眾中有一位示現比我們謙卑、地位比我們低,但是認知比我們更透徹、更清淨、更有力的菩薩,那麼這種傲慢眾人的想法,恐怕會因為輕毀到菩薩而損耗很多資糧。

3. 修行人應確立以來生為主旨的幸福目標:
我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見解很有預見性,對事物有明晰的看法,事實上,當我們沒有棄捨現世,僅用五根去探尋世界、探索自心的時候,都陷入在眼耳鼻舌身意的這些對境,局限性非常深。現世只不過是一期生死所要達到的東西,因此以現世為主旨的離苦得樂的目標,就會被現世所迷惑。其實佛陀是對未來的想法最多的,所以修行人要確立以來生為主旨的幸福目標。

4. 聽聞三主要道,專注內心修行:
我們多半都會被這個身體束縛住,用眼所見、耳所聞這些小範圍去思考很多事情,是無法超越個人的經驗的。祖師佛菩薩為我們開出了三主要道,幫忙我們把力量專注於內心。一旦內心的能力被開發出來之後,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跨度是無限的,就會遠遠的超越五根,去加深對宇宙和內心世界的探索。

5. 效學祖師佛菩薩,以恭敬心探討問題:
唯有像龍樹菩薩、無著菩薩這樣的佛菩薩祖師所著述的極其清淨的論典,才可以令大眾薰修和實踐。當我們對某一件事的見解不清淨、建議片段性、思考不成熟的時候,最好抱持尊敬大眾的心來開會和探討團體、人類,乃至整個世界所關注的問題。當我們的心去緣大目標,超越自己,為所有生命的福祉去探尋出路的時候,才不會進入盲目的孤獨感和自我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