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第略義淺釋11 學習重點3 ― 執菩提心為修要,集資淨障無能勝 (2024/01/17)

1. 以修學菩提心為核心,很容易生起其他的證德:
「修學菩提心能夠迅速地集聚資糧、迅速地淨化罪障,所以生起菩提心之後,集聚資糧、淨化罪障,想要生起證量是輕而易舉的。一位大乘行者,如果以修學菩提心作為核心,很自然就能夠生起其他的證德;相反地,如果在修學大乘法的時候,我們過度地著重觀修本尊、明點等其他法類,反而忽略了菩提心的重要性的話,到最後什麼樣的功德都難以生起。」

2. 一開始就應該以大乘發心為前提,來建立整個修學體系:
「還記得師父在講解《廣論》的過程中,幾乎每一講、每一行,遍布地都讓我們要聽聞圓滿的道次第。那個圓滿的道次第就是從凡夫到成佛。從凡夫一直到成佛的話,能不能跳過菩提心呢?是絕對不會跳過的!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就要以大乘法、以大乘發心,這樣的一個意樂為前提,來建立自己整個的修學體系。」

3. 捨自利他也捨掉了痛苦的因,對自他都有利:
「你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後一位,到最後會不會成辦自己的利益?如果成佛了話,豈能不成辦自己的利益?越是為自己考慮,有些事情越成辦不了自己。其實捨自利他的過程中,也把很多痛苦的因捨掉,對自他來說都是非常划算的。無量劫來,我們開始串習以自我為中心的這個習慣,一開始利他的時候覺得可能是很危險的事情,但是以自己為中心才是很危險的事情。」

4. 反覆地琢磨、琢磨「成辦大乘法的人、修習大乘法的人,並不是以觀修本尊或者成辦神通為主,而是要修學菩提心為主」:
菩提心是大乘道修持的核心,我們有沒有真正從內心認可這個道理,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檢查。首先是對菩提心勝利的信心,我們相信在菩提心的攝持下,哪怕像布施小動物這樣微小的行為都能累積無邊的資糧嗎?其次,我們對菩提心的興趣有多少?會超過對神通的嚮往和好奇心嗎?最後,是對菩提心重視程度。事相的圓滿和發心的增長,我們更重視哪一個呢?

5. 認識菩提心的重要性,將發心落實在生活中:
修學密法、觀修本尊等都是讓人備感自豪的修學內容,而發心看起來卻是平淡無奇、不易令人察覺的行為。我們很容易受表象的影響而忽略了菩提心發心,忘記了菩提心是修持的中心。因此,要樹立並串習以下觀點:一開始的時候就要以大乘法、以大乘發心,這樣的一個意樂為前提,來建立自己整個的修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