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396 學習重點—《菩薩戒品釋》:殺生戒之開遮 (2025/02/10)

1. 《菩薩戒品釋》對殺戒開遮的解釋:
「又為利他而作殺生等業之身,舊譯《集學論》說:『意謂未得大地,勤修六度行者,非許餘人。』······非未得地前略行六度便以為足,必須多劫修道,善巧方便成就大悲之菩薩眾。此謂正受菩薩戒已,如理修學菩薩學處,具菩提心愛他過己,除殺生等更無救他方便。菩薩於此為利他故乃可開許,非開一切大乘之人。若僅能學菩薩律儀尚不開許,況諸自許大乘不護律儀,縱有相似悲心及菩提心,定不應作。」

2. 菩薩戒可以開殺生戒的條件:
「菩薩戒可以開殺生戒,但是到什麼地步呢?要多生多劫地修菩薩道,然後善巧方便成就大悲的菩薩;也就是指受了菩薩戒之後,如理修學菩薩的學處,他具足了菩提心——注意這個特點——愛他勝自!這個『愛他勝自』不是剎那的,是多生多劫他的心已經成了這個樣子。愛他勝自、具足菩提心,除了殺生以外再也沒有救眾生的其他方便了,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的時候,菩薩為了利他才被開許——這是佛開許的。」

3. 不符合被開許的標準,一定不能做:
「重點:不是開許所有大乘人都能這樣做,是某一種人在某一種極端的情況下,他是為救眾生;不是開許所有大乘人都能這樣做。如果只是能學習菩薩律儀,還沒有達到被開許的標準,這個是不能做的。還有一種,說更何況自許為大乘人,就是自己認為自己是大乘人,但實際上他的狀況什麼樣?他不守護菩薩律儀,就是完全不護戒這樣的。即使是有相似的悲心或者相似的菩提心,也一定不能做!」

4. 開遮持犯要依教典、善知識來抉擇:
「到了戒律的開遮持犯、到這些難點的時候,其實我們要學習教典,看看善知識怎麼說、看看宗大師怎麼解釋,這樣的話,才能弄清楚佛陀所說這個戒律的開遮是怎麼回事,要經過非常非常認真地學習和探討。大家都知道,多生多劫地修菩薩行的菩薩,在他的心念中是沒有任何傷害眾生的念頭的,更不要說那樣的行為。由於他所有的行為都只是為了利益眾生,為了這種菩薩,在特別特殊的極端的狀態下,佛陀才開許這一條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