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468 學習重點—眾賢論師的公案 (2025/05/21)

1. 謗法引生的過患:
*《大唐西域記》:「世親菩薩一心追求深奧的妙道,⋯⋯撰寫了《阿毗達磨俱舍論》。」眾賢論師非常刻苦地鑽研了十二年,寫下了一部論,「叫《俱舍雹論》⋯⋯ 他要下雹子打《俱舍論》,就是提出駁難的意思。」
*世親菩薩「聽說眾賢論師要來了⋯⋯ 說:『我現在要出門遠遊並非是為了避開這位學子,⋯⋯我想用一句話先挫挫他的不同說法,引他到中印度,讓他面對那邊的年輕俊傑,大家就可以明察真偽⋯⋯』」
*眾賢論師在世親菩薩離開後的一天就到達這個寺院。「他就忽然覺得氣力衰竭。於是他就寫信向世親菩薩謝罪,說:『我智慧不足卻想要謀求鴻圖,唉呀!如今卻死期將至。如果菩薩您宣揚深奧細緻的微言大義,透過批評、論述的方式闡揚真理,又能不毀棄我所受持的理論,保留我的遺作,那這就是非常幸運了⋯⋯』」。

2. 太陽絕對不會跟螢火蟲爭光榮:
*北印度的迦濕彌羅,「有一個叫眾賢論師,⋯⋯看了這個世親菩薩的就破他,⋯⋯世親菩薩沒有給他兩個人相辯論,他就避開他了。」「他說:『這個很明白呀!像這個螢火蟲跟那個太陽,不必跟他諍論,那個太陽絕對不會跟那個螢火蟲爭光榮,讓他去好了!』」所以他始終避開,眾賢論師也沒辦法跟他辯。
*世親菩薩為「去除眾人的疑慮,就說了一個頌文:『如同獅子王,避開野豬遠遠地離去,二者的力量誰輸誰贏,有智之士都應該知曉的。』」

3. 效學世親菩薩寬廣的胸襟:
「在佛教中,你提出你的觀點、我提出我的觀點,大家可以討論,而且可以和顏悅色地處理這個問題,不用去瞋恨,不用戰爭、流血,甚至付出墮落的代價。我覺得這種辯論的風氣也一直到現在,我們能在這樣的一個學風下學習這樣至深的真理,真的很幸運!」

4. 善知識悠遠的洞見:
師父非常慎重地思考「什麼樣的行為會對聖教產生長久的利益,對住持聖教、對饒益有情產生這樣的利益。他的目光深遠的程度,跟在旁邊的人是很難想像的。你跟著、一直跟著一直看,看了很多年、很多年之後才明白:喔!原來是果相出現的時候,才能夠知道當初他的用心是多麼地慈悲,想的是非常地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