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和平大使、勇於道歉〉02 — 挺身而出平息紛爭,作師所喜得師攝受 (2023/07/30)

1. 見解的分歧,是導致不合的重要因素:
跟沒有學佛、學《廣論》的人,我們會有一些根本性的觀念不同。反之,與同一團體的同修,雖然跟隨同一位師長、學習同一教典,但是大家也還是可能有理解上的分歧。事實上,分歧不一定成為不和合的理由,因為如果大家能夠真心接納彼此,雖然持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你還是我的好家人、好同事、好道友。

2. 面對爭端,老師希望我們發心促進和合:
在承擔中,當大家為了某些事項發生爭執時,我們會不由自主地選邊站,或是明哲保身保持沈默。即使偶爾有了想要平息事態的心,那發心也氣若游絲。而老師對我們的期許,恰恰與我們的習氣相反;老師希望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是何種身份,都要勇敢地站出來調解雙方的矛盾,促進團體的和合。

3. 擔心引火燒身,不敢發心平息紛爭:
我們不敢挺身而出調解紛爭,首先是害怕會把事情越弄越糟。其次擔心自己一站出來,反而成為遭受兩端攻擊的第三端。種種的原因,都讓我們不願意捲入別人的矛盾之中,覺得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然而團體中我們認為棘手的事、不願意做的事,如果所有的人都不去面對,最後都還是留給善知識來處理。

4. 和合團體是每個學員都應擔負的責任:
一個宗派林立,爭端四起的團體,不利於大家學習,甚至還有散失的危險,因此團體的和合是師父老師最在意的事情。 我們也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就是師長的責任,我就是個被和合的對象,只負責享受這個現成的好環境。 但一個有志於成就依止法、想要作師所喜的弟子,應有的反應當是把團體的和合當成己任,為善知識分憂解勞。

5. 實現師父的教誡,不要散:
師父對我們最大的期望,是我們這群人不能散。散,首先是在內心中慢慢積累不歡喜、排斥的想法,等到表現出來的時候,可能就已經是冰凍三尺了。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發心守護身邊的同修。在各自位置上,留意別人的狀態,當發現他有這樣的跡象,就一點一滴地幫助他去除這些不和諧的因素,從而減少散失的風險。也許我們的努力不會馬上換來別人的理解,甚至還會引發誤會,但是我們的努力不會白費,一定也會帶給他人正面的影響,同時自己也造下真實的作師所喜的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