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佛是身心上的修鍊,文字懂不是真懂:
*學佛跟學世間稍有不同,「文字上懂了之後,你不能認為你真的懂了,因為要向心上去看、要在身心上做功夫,要改變身心的。所以它是一種修鍊,它不是用一個『懂 』字就能夠代表所有的過程。」
*「不要自己覺得懂了,要想真正得到好處的話,應該要深一層地,好好地廣學。」
2. 安立正確見解,不被感受牽著走:
「一旦我們認為,這件事發生也許對我的生命有所警示、有所提醒,甚至是給我的一個大禮,但是我還不知道怎麼收的時候,我們就會觀察這件事本身存在對我生命那個不同的價值是什麼。讓我注意到:我有忽略什麼嗎?我是應該透過這件事增長一些見識、增長一些耐力、擴大一下心胸,看起來一無是處的這件事,是否帶了很多我不知道的祕密在上面,等待我去了悟、等待我去經歷另一番的感受呢?」
3. 離苦得樂需費力,耐心學習別著急:
*「我們習慣於在自我的感受、自我的見解、自我的苦這種苦水裡面泡著,這就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吸引力。所以要離開這種吸引力的話,要一種很大的力才能離開。」
*「『要深一層地,好好地廣學』,就是要耐下心來,別著急!把離苦得樂的這些見解,次第、數量認真地學明白了,並且一邊學一邊在內心上觀察。」
4. 把握學佛目的,依師引導離苦得樂:
「離苦得樂一定要離開無明,無明就是對這個事情沒有正確的一個看法。」「對學佛的正確看法是什麼?不能輕易地文字上看一看就以為懂了,我們一定要經過善知識來教我們,在身心上認識到這個『我』――連帶所有的見解和情緒,其實正是所破。了解它的錯誤、了解它的過患,我們才能離開這個錯誤;離開這個錯誤,就離開了苦。」
5. 以廣泛地聽聞、討論來學習《廣論》:
*「學習本論的一種方式,就是要廣泛地聽聞。」雖然不了解「所知」,那麼「就要跟隨了解它的佛陀――徹底了解萬事萬物的規律,包括心的規律的導師佛陀,我們就跟著他來學。最幸運的是還有師父一行一行地講解,還有廣論班裡這些同學,都是同樣的目的來這裡討論,每天都討論。討論就是鍛鍊思辨能力。」
*「師父揭示的其實也是個聞思修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