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功德、知恩德,內心敬意油然而生:
「當我們觀察到自己內心中對於佛陀、對於經典的麻木和平淡的時候,要現起對治,要去尋求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是不是失去了最大的推動的力量――恭敬?那麼恭敬是由什麼生起的呢?是不是要知功德、知恩德,才會生起這樣的恭敬?這個時候,由念恩、念功德的心去憶念的話,內心的敬意自然就油然而生。」
2. 修學沒有進步,要觀察是否失去恭敬心:
*「我們如果不是對佛陀有很深的一種感動、被他的教誨所牽引,我們也不會走到這裡來。對不對?所以當那個心慢慢地模糊之後,要再令它清晰。」
*「修學了一段時間沒有什麼進步,這句話可不可以來觀察一下自己?為什麼都沒有進步?是不是因為失去了恭敬心?或者沒有注意修學恭敬?」
3. 恭敬是學佛最大的推動力:
*師父講「造者殊勝」和「法殊勝」,「就是為了引生我們的恭敬心,讓我們不要那麼我慢,我慢擋在那兒什麼都進不來。而且又講了恭敬是這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它是一個學佛法最大的推動力,不僅僅現行的障礙能夠減少,還能夠淨化以前的障礙。」
*「所以我們就非常努力地在內心中修持恭敬,慢慢地就能夠恭敬身邊的很多人。」
4. 恭敬是愚癡的正對治:
「談到愚痴的話,大家可能覺得它的正對治應該是成為智者;要成為智者,就是深入經藏、多學教典。那為什麼是沒有恭敬心成了愚痴呢?……教典全部都是在講超勝於自己現行的那種功德,當我們去學習的時候,處處觀察一下自己,就會發現:哇!有這麼多的先賢、聖人在我的生命中,我豈能自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不好好學!」
5. 效學師父的行誼,改變知見受益生生世世:
*「在師父的日記裡,……看到了徹骨地虔誠和徹骨地恭敬的皎潔的比丘的形象,所以師父講的其實和他的行持是一樣的,也和教典的依據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稍稍用理路去推演一下,結合自己的內心,如果能把念頭、把知見轉了的話,師父講的這一小段教誨,一定會對我們此生乃至生生世世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徹底改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