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立對戒律的正確認知,不隨逐:
*現在「很多人學大乘的,哎呀,我是個大乘的,小乘不要;學密乘更是糟糕了,反正是密乘最好,又可以吃酒,又可以吃肉,又可以結婚,······真正的教法哪裡是這個樣的!」
*「對於戒律胡亂地解釋,還有那種沒有在持戒的行為,就是莫名其妙。」
*「對於那些莫名其妙的這種現象,至少內心裡可以有個正確的認知――對戒律這樣的態度是錯的,······我們也知道心裡有個正確的看法,就是不隨逐。」
2. 阿底峽尊者是我們尋覓善知識的範本:
「修學佛法尋覓善知識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善知識最基本的一個德相,就是他對戒律的持守,那是最基本的德相。因為戒律是軌成出離之道,我們才能夠學到律己呀!戒律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律己,然後降伏煩惱得到清涼啊!如果連這個基本功都沒有的話,我們靠近他是不會得到利益的。那我們尋覓善知識有什麼範本可以依靠嗎?其實就像阿底峽尊者示現的這樣。」
3. 佛法是用來淨化自己的煩惱:
「學佛最基本的就是一定要學會拿這個佛法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來律己,先淨化自己。請問什麼叫淨化自己呢?淨化什麼?淨化煩惱,也包括淨化我們一直要管別人的這種習慣,對不對?一直上手就要說別人,什麼事都要說別人、批評別人。而說別人的時候很少是懷著慈悲心,多半都是懷著瞋心、慢心、很多各式各樣的心,總之可能很少相順於慈悲心的。」
4. 以法律己,人們就不容易鬥諍堅固:
*「當我們學習了佛法,千萬注意到腳下的路,腳下的路要走得踏實!這個踏實的路,一定是拿佛法的標準來律己的。」
*「如果都拿來淨化自己的話,······遇到問題了我們總會去尋找:啊!可能是我哪裡哪裡有些問題。一旦變成這麼謙虛柔和的態度,人們也不容易鬥諍堅固。」
5. 師長的叮嚀:
*老是看別人、說別人,「這樣的習慣對於一個凡夫來說、對一個初業行者來說不是好習慣,會讓我們造很多墮落的業」。
*「學佛最起碼的一個要求,就是要學會習慣性地看自己,就是所謂的『活在當下』,誰的當下啊?自己的身、語、意正在造什麼業自己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