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自定欲令,他發決定故,諸智者恆應,善趣無謬誤:
「我們任何一個人,自己啊一定要想幫助別人,啟發別人、幫助別人;確定要這樣去做的話,那麼這個時候自己一定要對於你所化導的那個眾生,及化導他的方法,要圓滿無錯地有一個認識。所以這個『智者』,就是指這一個菩薩們,他一直、一直,他菩薩的真正的行為,菩薩的願力,沒有別的,全部的精神就利益眾生、利益眾生。然後也可以這麼說,他的全部的精神的目的,是創造這個淨土,乃至於成佛以後永遠是如此。」
2. 幫助別人從改變知見做起:
「什麼是幫助別人?怎麼幫助別人呢?如同自己定解的那樣,也令別人發起這樣的定解。先改變知見,依照自己對經典的定解,也讓別人對經典產生同樣的定解。為什麼?藉此改變生命離苦得樂。」
3. 首先要親近善知識,正確無錯謬地聽聞正法:
*「要利樂有情前面確定好了之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圓滿沒有錯誤地去了解所化導的眾生,及化導的方法。」
*「第一步應該是什麼呀?是不是在《道次第》裡邊——要跟善知識學、要跟有經驗的人學啊!學什麼呢?整個的都要學,學習生起一種定解,就是離苦得樂的正確的量,在每一個次第上離苦得樂正確的量。」
4. 發長遠心做海量的學習:
「利益眾生需要一種能力,對不對?什麼能力呀?是不是學習能力?要非常海量的學習,對不對?還要跟有經驗的人去判斷。⋯⋯佛陀是大醫王,我們應該要無錯謬地學習佛陀所詮釋的離苦得樂的方法,用多長時間學呢?恆時地、長時間地學習,並且無錯謬地宣說。為了無錯謬地宣說,所以要無錯謬地學習。所以在這裡邊學習能力就很重要!學習能力裡邊包括毅力和恆心嗎?要發長遠心學習。」
5. 想做菩薩的人所要做的準備:
「想要做菩薩的人要做怎樣的準備呢?我們必須生生世世跟隨善知識學習佛菩薩的教典,對教典的所詮義產生定解,然後在幫忙他人的過程中,也是令他有情對佛菩薩的經論的所詮產生了定解,從而了解如何才是清淨的離苦得樂之道。那是什麼呀?那即是——菩提道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