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386-0390 學習重點—學習圓滿德相發心,初發心就直趣大乘 (2025/02/01)

0386. 初發心,就直趣大乘:
「主要是學大乘的人,不能忽視小乘,一切教理都要努力地學習。」「只要生起菩提心,那他所走的便不是聲聞道,是大乘種姓。很多教典都有說,聲聞道和獨覺道是所斷,從一開始就應該進入大乘道,這是非常重要的!⋯⋯『是大乘人故,不應學習劣乘法藏者,是相違因』,主要講的是不應該輕蔑小乘,但也不是說因為不輕蔑小乘的緣故,就如同小乘人將自利作為主要修持。」

0387. 圓滿德相發心一定要先學小乘法藏:
「發菩提心前一定要學習小乘法藏。過去印度有位專修喜金剛的瑜伽士,自己認為已經生起了菩提心,結果竟然修成了預流果位!阿底峽尊者就知道這件事了,在藏地知道了,之後就告誡弟子們說:『一定要區別大小乘的差別,才可能生起我所傳的菩提心。』」

0388. 圓滿德相發心的差別:
* 「圓滿一切德相發心者,僅見利他必須成佛,引起欲得成佛之心猶非滿足,即於自利,亦見成佛必不可少而引欲得。又此亦非棄捨利他,亦須為求利益他故,《現觀莊嚴論》云:『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 』此說雙求菩提與利他故。」
* 「四緣發心,不一定要先學習小乘法藏,也能發起菩提心。」「但如果我們想要依著阿底峽尊者的教授修學的話,應該要先學清楚大、小乘的差別,然後再發菩提心;發心之後要遍學一切,才能攝受各種種姓的眾生。」

0389. 大小乘的差別與取捨:
「趣入大乘道者,有共不共二種道。共者即是劣乘藏中所說諸道。此等何因而成應捨,故除少分希求獨自寂靜樂等不共者外,所餘一切,雖大乘人亦應修持。故諸菩薩方廣藏中,廣說三乘,其因相者亦即此也。」

0390. 聲聞急求出離,大乘卻要救濟一切:
* 「戒經上面告訴我們,聲聞乘人急求自利,是少事、少業、少希望住,對!大乘人為了救別人,那個時候你少事、少業,那就錯!」
* 「佛經上面的每一個地方的次第說得清楚,你的發的心是沒有錯,你要救一切人,但是,你要圓滿發那個心的話,靠什麼?靠我們自己,我們每一個自己。你那個時候要保護這個心,增強這個力量,在這種狀態當中,不是一口氣叫你什麼事情都去做,要開始的時候增強這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