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密教和顯教是不一樣,但也有共通的部分:
「密教和顯教是不一樣的,在強調密教和顯教不一樣的時候,都忽略了它的共通的部分。那麼存不存在不一樣呢?是存在的,但是不是因為存在不一樣的,所有共的部分就都消失了,只有不一樣的!很顯然這是一種錯覺,或者說沒有了解教法的無知所產生的一個錯謬。」
2. 禪淨律都是大乘共道:
「所以看了這一段之後,出門又看到:『哇!這是禪宗的道場、這是淨土的道場、這是律宗的道場!』我們看了之後就會覺得:『啊,原來都是大乘!』是不是?至少你的祖師都是想要趣往大乘、希望能夠成佛的,所以我們的心中就會現起兩個字——共道。共道是什麼?波羅蜜多乘——發心及菩薩戒,這點是沒有什麼差別的。所以我們心頭的那種門戶之爭、法門之鬥就顯得很淡薄。」
3. 感恩師父教導整體佛教觀:
*「師父在三十多年前,能提出這麼精彩的一個對於整體佛教觀的認知,在《廣論》的一開始第六卷帶子就講得這麼透徹。三十多年前聽到《廣論》的那些居士,⋯⋯已經少造很多惡業。」
*「我們要很慶幸!一遍一遍地重溫師父的教誡,這個教誡對我們永遠都不重複,因為我們會一再地加深什麼叫『無量法門誓願學』、什麼叫『覺心』,佛陀的各個法門中間的關係是什麼?不是你參禪、你念佛然後就老死不相往來,互相對立。」
4. 找到共道就能和合,避免法門之爭:
*「法門之爭就是站在自己的觀點上看待其他法門,會無謂地造一些貪、瞋的業。」
*「找到了共道的部分就可以和合了,不是嗎?和合就是:啊,原來我們是一路走的!不管你從哪個門進來的,我們最終會匯成一個大軍,這個大軍就是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
5. 以此心換他心,消弭紛爭:
「佛教徒內部不要紛爭,法門之間不要紛爭,⋯⋯然後慢慢把它就擴及到全世界的人。以此心換他心,都是一樣的,我們是共同的。那全人類共同的理想是什麼?就是保護家園——地球,⋯⋯要保護很多、很多,這都需要我們有相當的福報,然後迴向,才能達到這樣的願望。要有相當的福報的話,你就不能在修學的時候一直毀謗其他法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