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426 學習重點—依嚴謹道次拾級而上 (2025/03/24)

1.佛語相順而且次第井然:
*「如是唯除少分別緣開遮之外,諸正至言,極隨順故。若趣上上三乘五道,必須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種類。」
*「除了小小的由於特別因緣,有一點開遮不同——開就是可以的,遮就是不可以的,應該防止的。那麼除了這個以外,所有的佛說的話呀,彼此之間完全相應、相順的。」
*「要想得到上上乘的,比如說從資糧道、加行道,乃至到無學道這些,一定要下下乘道的功德種類,必須完具。」

2.無論有怎樣的善根,都要從最初的道次第起修:
「對於道次第來說,無論你有怎樣的善根,宗大師都希望我們從最初的道次第起修。如果你有根基的話,很快就修出來了;如果基礎很差的話,那要花費時間長一點。這就避免你自己自判失誤,本來是底下沒有的,你認為『我全有了』,然後你就從上面去。但是實際上這是一個梯子,你沒有下面,上面是不會出現的。所以從這樣的角度來說會比較保險,否則可能會兩頭空。」

3.嚴謹的道次第是階梯式的攀登:
*「你要想走後面那些門,要從前廳的門進去,否則達不到後面的那些大門所開出的那些,你看不到遠景的。這是一個次第井然、很嚴謹的一個道次。這一段文字顯示:這是一個完整的、梯階式的攀登,你不從底下走上來,不可能到山頂!」
*「那說:『那有人會從山頂上飛下來!』那他已經攀登過了,他會飛翔;我們不會攀登,就只能拾級而上。能拾級而上就是幸運了!就怕找不到階梯亂爬,然後就會爬到懸崖了。⋯⋯大家還是重點放在階梯式的攀登,在心裡打下烙印。」

4.跟隨善知識嚴格地依著教典修行:
「師父說:『什麼是業呢?你的感受就顯現了業』,忽略感受也是不能修行的。那感受能作依據否?不對的感受不能作依據,對的是可以的。所以這裡邊會涉及到我們修行者對自己感受上的東西的一個謹慎態度——很嚴格地依著教典修行,也是非常非常不能含糊地、非常精確地要了解經典的內義。要想精確的話,一定要跟隨善知識反覆地聽聞諸大教典,抉擇開遮不同,乃至真正的道次是怎麼樣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