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習《廣論》前,要殷重發心:
「請大家殷重地發心――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如母有情,我們要希求於無上正等菩提!要證得佛果的話,就要知道因,因一定要先知道;要想知道因的話,需要來聽法。所以我們要懷著為利益無窮無盡的有情去成佛這樣的一個動機,來學習今天的《廣論》。」
2. 清淨的教授是修行的最佳指導:
師父說:「如果說清淨的教授,這個教授,這一個告訴我們的是沒有錯誤的話,那麼他一定對那個大經大論,確定讓我們了解內容,信得過這個是修行的最佳指導,照著他去做,必然達到我們要的圓滿結果。」
3. 貪瞋癡慢疑等煩惱都是跟感受相應:
「在《俱舍論》裡邊也說:欲界的貪心跟樂受是相應的;瞋心是跟苦受相應的;愚癡也有可能跟苦、樂、捨三種感受相應;我慢是跟樂受相應的;疑這種煩惱它是跟苦受相應的;邪見喔!注意,邪見有可能是跟樂受相應的,也有可能是跟苦受相應的。所以所有的煩惱,都一定有跟它相應的這個感受伴隨著生起,不同煩惱跟不同的感受相應。」
4. 不照著大經大論而隨感覺的過患:
如果不照著大經大論,我們只能跟隨一種東西叫感覺。在《廣論》十二緣起當中說,我們的根對到境生起了識,根境識三者和合而生起感受,然後引生愛。生起樂受之後就會引生貪心,生起苦受之後就會引生瞋心,生起捨受之後就會引生愚癡,所以我們的感受跟煩惱綁得很深。像貪、瞋、癡、慢、疑,全部都是感受攪起千重浪。
5. 缺少經論的指導,感受會瀰漫我們的生命:
一旦缺少了經論的指導,我們再去看我們的現行的時候,你就會看到感受瀰漫了整個生命。感受像一個大魔一樣,它霸佔了我們所有的生命、指揮我所有的現行。只要我不如意就可以罵人、打人或冷暴力。感覺錢應該是我的,就搶別人;感覺動物的肉好吃,就殺害牠們;感覺動物的皮毛柔軟,就把它做成衣服和飾品,跟著感覺,就只是耽著於舌尖上的味道而不會考慮眾生會受多大的痛苦。以我的感覺為第一位出發,不考慮被殺眾生的恐懼、絕望、委屈和悲憤的話,這個世界就太不樂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