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法理解經論宗要,是因為智慧太差等因:
*「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諸教典,不能定知是勝教授」。
*「諸大經大論,對於我們真正求解脫的人,是千真萬確,實實在在,是一點都不錯的最殊勝的精要。但是為什麼得不到呀?」原因是「智慧太差,太差!……再加上這執著又重,……外面的人推波助瀾,有種種的惡友等等。害了!所以單單在這種狀態當中,看那個經教,沒有辦法真正了解它裡邊的宗要。」
2. 欲得經論要義須依止善士的口訣教授:
*「故應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
*「看不懂怎麼辦呀?這個光明之路就擺在眼前――走不上去,因為看不懂,那就依止善士教授、就依止善士的口訣,我們在這個口訣裡面尋求定解。對什麼定解?對經典是諸欲求解脫者最勝的教授這點要得到定解。」
3. 失去人身,得不到善知識的攝受是最可怕的:
*「把經論當中的重要的精義把握住,得到確定不疑的認識。你這一個認識了,認識了走上去,那這一條就是直路――增上生。你真正能夠增上生了以後,我們眼前什麼都不怕。為什麼呀?那很簡單啊!現在我們有沒有怕我們的人身啊?我們對這現在的人身並沒有太怕,只是:唉唷!將來死了以後墮落才怕。」
*「最珍貴的就是和善知識的相遇、得到善知識的悲憫和攝受,這是真放不下,這生生世世都要追求的。所以最怕的是墮落惡道,我們怎麼值遇善知識、怎麼再學習教法呢?」
4. 依止善知識的口訣教授而修行解脫:
*「主要的原因始終把持住:我們沒有得到正確的正知見;所以沒有得到正確的正知見――缺乏善知識;所以沒有善知識――自己條件不夠,不認識善知識,以及沒有求善知識的心等等。」
*「『諸欲求解脫』就是從苦中解脫……這個解脫的方便唯有佛知道,也唯有佛完成了,所以一定要依靠他的教授才能得到。但是我們的起心動念之中還是強烈地要依靠自己,……不會認為好像佛在我周圍,即便遇到了善知識也很難生起視師如佛的心。」
*「怎麼樣把經典真的、真的認識到每一步的離苦得樂都要嚴格地,或者說貼切地像經典那樣,得到這樣的定解是不是一定要依止善知識?從善知識的口訣教授中非常認真地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