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佛陀的話好好用功就毫無諍論:
*「『在佛那個時候的弟子當中,就有的人是這麼個苦行,就有的人是這麼享受』,他們……一點兒諍論都沒有。」
*「你看佛陀在教弟子們的時候,各自的用功方式是滿懸殊的,但是弟子們沒有諍論,就好好地用功。」
*「怎樣人們在一起能夠毫無諍論呢?就聽佛的話,用什麼樣的法門用功就用什麼樣的法門用功,不用一直跟別人比,因為你也不知道別人的本地風光是怎樣、現在的緣起是怎樣。」
2. 轉變內在,讓相續變良善,才是出家的意義:
*「出家修行不是說就只為了苦行,而是為了能夠轉變我們的內在」。
*「『要看你的相續有沒有變良善哪!有變良善,你就是成就,這就是成功。』那要證聖果就更成功了!……那是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情。」
3. 諍論不休浪費暇滿人身:
「佛教可以說琳琅滿目的用功方式,適應各式各樣的弟子們。但是弟子們不了解這一點的時候,如果就著各自的緣起點的不同一直諍論不休,就浪費人身啊!而且一直諍論不休,不向內調伏煩惱,戒律也不能清淨,不能清淨的話,就會墮落。所以佛就說:『以戒為師,以戒為明燈。』那個戒其實就是……拿所有的法向內調伏。」
4. 末法時代鬥諍堅固的現行:
末法時代有一個特色,叫「鬥諍堅固」。如果我們沒有聽佛陀的話,僅是為了求外相上的公平,即使差一點點都會執著自己的,排斥他人的。當我們對於一點點茶、受用等生活物資錙銖必較,卻對所學的法聽聞多少、用功多少,或是對師長是否有修信念恩完全不計較,甚至開始觀師長的過失,一旦內心呈現腐爛之相,不依法調伏煩惱,就容易落入彼此諍論的現行。
5. 如何能夠毫無諍論:
當看到善知識給他人的指導比較多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他現在的緣起是怎樣。有可能這一次是善知識能幫他的最後機會,如果不幫他的話,他可能就會嚴重偏差乃至墮落。我們應努力揣摩善知識背後的用心,具足弟子相,並對善知識修信念恩,不用一直跟別人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