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第略義淺釋14 學習重點3 ― 忍辱除瞋降惱熱,菩薩違緣轉道用 (2024/02/07)

1. 修學忍辱的利益:
*「忍為力士妙莊嚴 最勝苦行堪惱熱 降瞋蛇敵金翅鳥 抵惡語刃為甲冑」
*「修學忍辱會有什麼樣的利益呢?一樣地我們要去觀察一下,修學一定是對我們的身心產生饒益,那麼利益點在哪裡呢?在忍辱當中分三種,哪三種呢?還記得吧!耐怨害忍、安受苦忍,還有什麼?思擇法忍,三種。」

2. 忍辱是有力士夫最殊勝的莊嚴:
「在世間當中,如果一個有力的人去欺負一個弱小的人,這時候弱小的人安忍,沒有還擊,別人說:『你沒有能力啊!本來就要忍,你不得不忍啊!因為你根本沒有反抗的力量。』但是如果今天有一個弱小的人去傷害了一個比他更有勇氣,比他更有力量、更強大的人,那個時候那個有力士夫能夠修忍辱,他就會成為眾人所讚歎的對象。」

3. 忍辱不等於忍辱度,但在忍辱度範圍內:
儒家也講忍辱,比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或是「克己復禮」,可以用這些理路把自己的脾氣克制住。亦或是世間的員工對老闆的忍辱,這些雖然不是忍辱度,但是都在忍辱度的範圍之內。只要我們願意把情緒、脾氣壓下去,把忍辱的因種下去,將來就能感得讓人看到悅意的果報。

4. 忍辱度的行相不一定是不動或不反應:
我們對於「忍」這個字的印象和概念往往是對方不動,或者不反應。其實忍辱度的行相可以是多樣的。父母與孩子之間,正因為修了忍辱,加上對孩子的一分責任或是一分不忍的心,父母才會非常急。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忍,有時候我們覺得「可以忍一下」。不管是什麼行相,面對境界,我們內心其實都是有抉擇好壞和勝利過患的角度。

5. 菩薩透過忍辱能將違緣轉為道用:
忍辱就像鎧甲一樣,無論他人怎麼批評、惡語相向,甚至威嚇,都無法傷害到菩薩。不僅如此,菩薩還能把這些看似違緣的事情,轉變為消除自心相續罪惡的助伴。他們將傷害自己的人視為善知識一般恭敬。外境不一定如同我們所期待地改變,但是內心的修持可以依循這個標準。如果如理如法的像菩薩一樣修持,我們的心會變得跟菩薩一樣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