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大師悲愍修行者的錯誤而立誓造論:
今勤「瑜伽」的註解是指趣向於隨順止觀雙運,並非完全具足止觀雙運,但在内三摩地、止的部分努力的修行人。「隨順」是表示沒有做錯。而且大多數都寡聞,剛開始不重視學習佛教的教理、教言;有的是學到以後,開始修的時候,學修不能結合,在修的過程中方法也有很多錯誤。宗大師看到了這些情況之後,他想把大車軌這個道講出來。
2. 自己對修行的定義是片段還是全圓道次第?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心,觀察一下自己對於修行的定義。好像只要生起禪定就是很有修行。那麼修禪定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是為了解脫生死要修習空性、修習無我,還有前面達到空性的很多次第?所以就可以發現當我們想到修行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片段呢?還是全圓的道次第呢?
3. 以全圓道次第為標準,檢視修行的定義:
修行的認知會決定修行的方式,所以必須以全圓道次第建立自心對修行的定義並常常校準。唯有靠具傳承的教理依據和有全圓認識的善知識指導,學者方能建立正確的修行定義。否則依個人的標準,必受環境及習氣等影響,糅雜個人偏好與想像而建立出片段的、局部性的認識,將會妨礙修道的進程。
4. 打破「在打坐就是非常有修行」的想像:
好像我們認為非常有修行的人就是在那兒端坐,能夠生起禪定。事實上,禪定的修習外道也有,所以不一定就是入道。如果對教法缺乏正確圓滿的認識,即使得定能暫時壓伏煩惱,一旦出定煩惱再度現前,唯恐很容易對佛法失去信心、對一生所花的心血生起追悔,甚至謗法造下可怕的惡業。
5. 省思修行現狀,感念大師造論:
觀察自心的修行狀態及對修行的定義是至極關鍵的。相較於宗大師造論看到當初修行者的種種岔路弊端,省思自己又對修行的定義為何?是否也有似此的修行弊端?甚至都還僅是追求現世安樂連希求後世也還談不上!感念大師引導正確的修行道要,以令樂欲修行者一生乃至生生的心血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