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己的絕望是由染污摻雜而致:
教育者面對孩子或學生看似無法改變的現狀而心生絕望時,要知道我們只是薄地凡夫,無法看到孩子無始劫以來的善根,並且我們判斷的經驗或標準由各種煩惱、習氣所參雜,因此我們對他的判定是根本站不住腳的。能認識到這點,就能徹底破除內心的絕望,進而發現,其實不是對方缺乏真善美,是我自己缺乏發現美的眼睛。
2. 教育的希望有佛陀正理為依據:
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希望,同樣要以佛陀的聖言量為標準。佛陀認為眾生皆具佛性,都是可以改變的。更何況能得到暇身,一定有著淨戒、布施及無垢淨願等殊勝善根。因此不管這個人目前狀態多糟,我們都必須保留對他將來能在心靈上飛黃騰達的夢想,發願生生世世伴其學習及成長。
3. 焦灼的心放寬,短期改變仍有可能:
假以時間、心力與無盡的慈悲,一定可以改變一個人。但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中,教育者往往會失去陪伴學生的耐心,並將問題歸咎於上級。事實上在怪罪外境時,我們的心亦無法真正的享受自由。此時應憶起善知識對我們生生世世的陪伴與饒益,策勵自己也發下一顆長遠的心,用心關懷眼前的學生。當我們把焦灼的心放寬後,會發現孩子是有可能在短期改變的。
4. 你幫忙的所有人,到最後都是你的軍隊:
因為心力不足,客觀條件等限制,我們很難發心一輩子守護、陪伴學生的成長。實際上,當學生體會到你的真心與陪伴,度過迷茫期後,他就會成長,進而會回過頭來用他的經驗幫忙其他遇到同樣狀況的孩子。所以,其實你不會一直很辛苦,因為你幫忙的所有人,到最後都是你的軍隊。
5. 自己先穿越困境,就能帶別人穿越:
教育者要從內心下功夫,透由聞思經典、實踐善行,實現自作教他。當我們自己找到平衡點,穿越境界中的種種問題後,不需要等學生改變就能得到快樂。這時,我們便能將自心灌注於全人類心靈的昇華,對每一位學生發下願心,如善知識生生世世陪伴我們一般,來陪伴眼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