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理領悟要有師承:
深度解決問題的狀態是什麼?「教理上要有圓滿的認識」,一定是對三藏做過系統聞思、得到過圓滿的清淨正見。然後在教理還要進一步驗證,他有實修功夫,是確定不疑的悟證境界。師父在悟證的境界前面加了「確定不疑」——他對教理領悟的這些一定是要有師承的,就是他的善知識許他這個是沒有問題的悟境。
2.依律儀抉擇:
我們能否在每一個抉擇的當下,令自己的心稍稍安靜一下,考慮一下:我的所行、所想是否會符順於律儀?其實律儀是非常清楚的。在我們看起來,師父解決大小事情實在是信手拈來的。但是師父每次都要去佛堂非常認真地頂禮佛菩薩,非常虔誠地祈求佛菩薩的加持,再三地、再三地祈求佛菩薩的加持。
3.跟善知識反覆確定:
所以「確定不疑」,疑惑要怎麼斷除?一定要跟善知識反覆確定。不能自己想一齣就是一齣!不學教理、不跟著善知識,就會真的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就像在山裡邊迷路一樣,以為都到什麼地方了,其實可能還在原地打轉。所以在師父講法的時候,不要輕易放過他講的那幾句話。
4.按照師父教誡抉擇:
想想師父的教誡,按照師父的教誡去抉擇自己的心,真的會少走很多彎路!儘管自己想了千百回覺得就這一條路,但是跟善知識談一下,結果就不是這樣的。那個時候是執著自己的見解,還是把自己的見解拿掉、去聽善知識的?就看自己的信心有多強。
5.佛陀上師言教是明燈:
跟師父學習的時候,拿了一籃子收穫給師父,師父認為:「這不是收穫!這什麼都不是!」能不能順手把它丟掉,再準備一個新的籃子接受師父給的東西?如果都歸自己作主,就會像祖師呵責的:「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認作本來人。」所以,要朝著佛陀、上師的言教方向去,而不是朝著自己所謂的某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