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6 廣大布施護聖教,唯求聖位得自在

1. 《廣論》法脈可追溯到那蘭陀寺:
《廣論》「總此教授,即是至尊慈氏所造,現觀莊嚴所有教授。」彌勒菩薩所造的《現觀莊嚴論》講述《般若經》第二會,每一個字都可以跟般若第二會對得上。在藏地,從梵文翻譯成藏文並可追溯到印度那蘭陀寺諸大論師的《現觀莊嚴論》解釋,就有21種解釋版本,等於有21種具有傳承的《般若經》解釋。由此可知廣論的傳承非常圓滿殊勝,我們能學到廣論,非常有福報。

2. 造下跟佛陀相應之業,才能親見佛陀:
能生在佛世,值遇佛陀,肯定在過去生有造跟佛陀相應的業,例如曾受皈依乃至於受過戒,都是能生於佛世的因緣。阿育王的過去生一定造了非常大的與佛陀相應之善業,感得很好的等流,在童子時,見到佛陀就能生大歡喜心,並供養、發願。所以後來成為國王後,感得天神共護,並大力護持佛法,勸百姓布施修福。

3. 別別業感別別果,不要混為一談:
不同的等流會推動造下不同的業,而別別業感別別果,不要混為一談。如阿育王喜歡供養,恭敬有德行之人,因此感得轉輪王的財富及善知識的引導;但其傲慢、瞋心大,不善巧經營周邊環境的等流,則招致惡友圍繞,殺人無數,晚年財產還被大臣與兒子控制。

4. 見榮華富貴不自在,對生死輪迴生厭惡:
阿育王一生到了後期,財物無法自主,只餘半顆菴摩羅果可做供養。寺院上座收到此供養後勸誡弟子:「要對生死輪迴深生厭惡!榮華富貴的快樂不久就會敗壞,權勢自在也是不久就會失去,生死實在是非常地可惡啊!」

5. 發願速成聖位得大自在:
縱觀阿育王一生,我們要學習他對有德行、有修行的人很恭敬,並能廣大布施、護持佛法的那份等流。也要記取他的教訓——再廣大的財富與權勢,到最後都將灰飛煙滅,一無所有,毫無自在可言。唯有成佛,才能得到真正的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