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0 認清成佛綱要次第,能遮急躁直接上修

1.有了目的認清綱要,下腳就能走上該走的:
任何一個地方,你真正要走之前,必須要先把你的目的認清楚,然後達到這個目的,該走你什麼走的路,然後這個路當中眼前你下腳的哪一步。我們目的是:從凡夫地達到究竟圓滿成佛,有了這樣究竟的目的,認識了綱要,然後下腳走的時候,的的確確能夠走上我們該走的。

2.確定目的後,還要看清方向、次第:
有人說:「反正不管了,我出了門再說!」這是急躁吧!不能忍受在出門之前看地圖、好好學,因為這個沒有用,一邊走一邊問就可以了。但是師父說:「哪有這樣的事情啊!」怎麼會有人這樣子?哪有這樣走修行的路,說:不用看方向、次第,直接上去修就對了?這像《攝類學》裡的喀計(他宗)。但是我們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3. 確定究竟目的地,選擇方法與下腳處:
現在我們太多人都是犯了這個毛病,「噢,好了!我不管了,反正念佛、反正參禪!」師父說:這個大有問題!「我們實際上的目的不在往生,要成佛!為了要成佛。所以眼前最好的方法要往生,要想往生所以要念佛。」注意!它有一個目的性的伸延。他把最究竟的目的看完了之後,腳下的一步選擇是念佛。不是說:「好了、好了,不管了!我開始念。」什麼都不知道。這兩者差別是很大的!

4. 要清楚量的邊際,否則會有墮落危險:
我們念《心經》,說「無眼耳鼻舌身意」,那個「無」是什麼?有的人就會認為一切空,一切作用都空了。萬一他的承許破壞了業果見,那麼就會有墮落的危險。為什麼他的承許超越了真正的量的邊際?就是他應該不瞭解那個空性的量是什麼、善知識怎麼教的,反正就那樣下去了。

5.要看自己是不是犯這個毛病:
師父舉的這些例子,雖然聽起來在現實層面是滿誇張的例子,但是修行人犯這個毛病,師父說比比皆是!那麼我們現在開始想:「啊!那個誰家、誰家的某一個居士是這樣的。啊!某某人是這樣的。」現在師父要我們做的是,看看自己是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