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者在佛世時,是賢護菩薩:
阿底峽尊者在佛世的時候是賢護菩薩。據《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記載:在佛世的王舍城中,有一位優婆塞,名為賢護,為大眾中的上首,受持五戒,具足威儀,長久以來行菩薩道,往昔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種諸善根,於法敬重聽聞受持。他常行頭陀行,教化諸位菩薩。他隨意可以得見一切諸佛,發廣大願行深妙行,菩提心非常非常地堅固,猶如金剛一樣,廣大妙行不可稱量。
2.那措譯師寫《八十讚》讚歎尊者:
讚歎阿底峽尊者的頌文——《八十讚》,是那措譯師寫的。那措譯師是噶當派的祖師,本名戒勝,生在阿裡地區的種迦拉東,那措是他的族姓。出家後成為藏地有名的律師。他非常地幸運,二十七歲到印度迎請阿底峽尊者。從此如理依止尊者十九年,並且擔任尊者的翻譯。所以藏地現有的阿底峽尊者所傳的大部分傳承,都是透過他才獲得的,因此對藏人具有無比的恩德。
3.從失敗中學習,效學師父作常敗將軍:
修行的過程中充滿著挑戰和困難。我們習慣於把眼前沒能達到目標看作失敗,但若能效學師父常敗將軍的精神,從失敗中學習成長,拿到應拿的戰利品,生命會不斷的成長、不斷超越,他就永遠不會失去將軍的威風。同樣,他人犯錯時,也不要指責他的過錯,而應該引導他,讓他看到在錯誤當中是可以學習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能從錯誤當中學習,知錯能改,這就是成功的關鍵。
4.每一生都努力種正因,才能生生增上:
無限生命中,每一生的努力都會延續到下一生,並決定來生的異熟、等流、增上果。同樣的,我們因為宿生的努力,今生能以暇身值遇師長。若希望後世也能生生遇明師,飽餐妙法甘露味,有善友常依,就要好好種正因,珍惜現有的師法友的環境,對師長三寶常修歡喜心與皈依心,並努力依教奉行。
5. 聖賢並非天生的,是努力來的:
阿底峽尊者宿世修行,這一生依舊非常精勤努力,才能成就了不可思議的功德。而那措譯師能以27歲迎請尊者,並依止尊者十九年,看似幸運的背後,也是他不惜生命的付出與堅持。聖賢並非天生的,也是靠努力來的。所以我們希求聖者的功德,就要下定決心努力的跟著善知識學習,修改自己錯誤的見解與習氣。若能如此,眼前雖然辛苦,但生命將會不斷超越突破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