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稱論師宿生修行,對聖教深生信解:
法稱論師自幼很聰明、敏捷,嫻習工巧、醫方、聲明等,還有對於外道的典籍、外道的宗義也很善巧,在十八歲的時候就已經通達了一切外道宗義。後來有機緣聽了少許佛經,覺察到外道的論典有諸多的非理之處,於是對聖教深生信解,就前往依止法護論師出家了。
2.為了利益眾生,法師決心要破除外道宗義:
要破除外道宗義的話,得知道外道宗義是什麼。結果法稱論師就喬裝打扮變成了奴僕,到婆羅門鳩摩羅梨羅家裡伺候他們,然後勤做家務。他非常非常勤勞,深得婆羅門妻子的信任,得以請問宗義要處。他一邊承侍那個外道,一方面徹底瞭解了外道宗義。後來就在王宮與鳩摩羅梨羅辯論,以正理廣破他的宗,結果令這個外道信了佛教了。
3.追隨師長學習,建立信任感:
在學習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就是信任危機。而上師三寶對我們永不變心,所以關鍵是我們自己要認真皈依三寶,透過每天聽法,跟隨師長學習,減少陌生感與距離感,才能對上師三寶修出信心。一旦修出永恆的信心,師長三寶就會成為我們永遠的依靠,帶我們穿越生命中一切困境。
4. 閱讀祖師傳記,策勵我們的效學心:
法稱論師一接觸佛法就深生信解,依師出家後,精研三藏,依照他的老師指示造了《釋量論》。論師能顯現這樣的成就,是因為他宿生認真好學,努力種因,這一生又精勤努力。而我們在心生隨喜的同時,也要知道祖師佛菩薩的成就便是我們的願境,因此發願好好效學,希望以後也可以證達。
5.效學論師清淨發心,受用正法弘揚聖教:
法稱論師窮盡畢生之力,唯一所求就是希望再把聖教振興起來。因此在自己通達教法之後,又委曲求全、不畏艱辛地去破除外道宗義,令外道改信佛教。後又著七部量論、建寺院、說法……這一切難行能行的背後,是論師對眾生極大的悲心及廣弘聖教的清淨發心。末法時期,聖教衰微,我們更要效學論師,發願住持、弘揚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