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死盡偷心勤皈依,智從無常佔便宜

1.值遇大師教法,再再肯定其非凡意義:
《廣論》源自《現觀》,《現觀》源自《般若經》,而聽聞般若內義,對輪迴中的我們絕對是一分積極向上的業力!
應再再肯定其對生命的非凡價值與意義。比如,透過精勤聞思《廣論》,知道謹慎恭敬法,就能避免造下細微、易犯卻又極重的謗法罪;知道皈依、恭敬三寶,就能避免墮落惡趣,並為來世積累很大的福報;會用業果思惟抉擇,就能避免眾多惡業……。所以要常常留心去看到這些勝利,不要因為一點逆境就得出學法無用的奇怪結論。

2.不要害怕,生老病死是可以超越的:
看到身邊人生病時,不要害怕,因為只要仍身處輪迴,就有生老病死的相狀。而生老病死其實是可以超越的,佛陀就是為了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而去修道、成就的。透由研閱佛陀留下的經論上的正確方法,跟隨善知識的引導,我們定能超越生老病死。

3.看清怕死之因,用聞思修去改善:
我們害怕死亡,是因為尚未認清真理,認為五蘊就是我,身體死亡就意味著「我」的消失。那我們與五蘊的關係到底是一還是異?兩種安立各會產生什麼問題?對此,我們能透過學習經論,依之如理思惟,就能減少對色身的貪著,削弱對死亡的恐懼,甚至如一些成就者一樣,到達無畏死主、輕鬆瀟灑的境地。

4.給無常下正確定義,並且去佔它的便宜:
只要身處輪迴,老病死遲早會來臨,重點在於如何把怕死、怕病的心,轉為怖畏惡趣的心,進而去求皈依。而要轉心,首先要正確定義老病死,知道其是粗分的無常,是輪迴的現象。再者,在無常之中是有便宜可佔的。例如,在病苦中能生起更強大的皈依、祈求心,就能踐踏病苦,向上超越、提升內心。但這個轉心過程平常就要練,才能避免一念死就心生不喜。若能正確練習,不僅能幫助自己面對、超越,還能幫助到更多人,形成一股強大的支援力量。

5. 皈依祈求之心,平常就要多串習:
對境要能現起皈依心,平日就要數數串習,「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啟白三寶。」但我們常常覺得自己能處理的,就不需要祈求、皈依。可是我們熟悉的處理方式,往往是符順於輪迴的。而解脫是一條從所未經之路,時刻離不開善知識的指引。如果不從小事上就練習皈依,不斷累積自己的偷心,關鍵時刻也很難生起皈投三寶的強大心力,也就無法得到皈依的真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