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9 建立大乘志向,歷事磨練發心

1. 大乘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一切人的問題:
菩薩應該發起一切道,應該了知聲聞道、獨覺道、佛陀道。這個觀點是《般若經》上講的。經上面告訴我們這麼說,實際上呢理論上也很清楚,你這個大乘之所以為大,要解決一切人的問題。解決一切人的問題,你曉得他問題在哪裡,你如果不曉得,你怎麼解決啊?所以小的、大的,沒有一個例外。在任何一部分上都要去學、都要去行。

2. 要解決一切人的問題,一定要了知一切道:
解決一切人的問題,首先就要研究一切人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在哪裡如果不知道的話,你怎麼解決呢?在這一切人裡邊,小乘的、大乘的種姓都是有的,沒有一個例外,小乘的人也要在其中。所以如果有人說:「我是大乘人,那個小乘的東西不要學。」那錯的,是違背的。

3. 了知標準建立志向,跟隨善知識依次第上行:
菩薩要發起一切道,了知一切道。對此,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沒有能力、缺乏資源,怕苦怕難。但關鍵不是我們現在能否做得到,而是能不能了知這樣的標準、建立這樣的志向。所以首先要依師聞思經典,建立標準與志向,然後要能聽進善知識的話,跟緊善知識的規劃,一步步按次第往上走,不要因為急求果報而躐等修行。如果可以這樣做,到最後,經典所說的,就是我們的未來。

4. 時常檢查自心,在一切境界中學習超越自我的局限:
菩薩要解決一切人的問題,就要胸懷天下蒼生,把眾生的苦樂都放在心上、擔在肩上。時刻關注他人,乃至在別人還沒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之前,就想辦法勸諫、幫他規避可能的痛苦,凡看到有情能往上跨一步,就會心喜如大海。對比我們的現行,常常是對他人的苦樂無動於衷,動輒嫉妒、比較,甚至看到別人有問題反而幸災樂禍。所以我們想要效學菩薩,就要時常檢查自己的內心,然後在一切境界中學習超越自我的局限,努力利益一切有情。

5. 透過境界不斷提升發心和智慧:
我們想要效學菩薩,卻因為心量有限,常常被境界打敗。然而對境正是檢驗發心,練習持戒、成就依止法的時候。我們若能效學佛菩薩的精神,對境界有正確的安立,如思惟苦功德、安立委屈的價值,咬緊牙關,透過境界不斷提升發心和智慧,就能轉過患為功德,在困境中不斷突破、超越自己。從生忍、法忍,到無生法忍,一旦證得空性,就能斷除一切痛苦,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