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4 依師學大小乘法藏,按道次第圓滿發心

1. 反覆串習、辨析,培養文殊智慧:
從「法殊勝」的「一切聖教無違殊勝」,到「是大乘人故,不應學習劣乘法藏者,是相違因」,老師以深廣的理路,從教理、實際對境等不同角度,引導我們細緻、深入地聞思修、闡述、辨析、收攝法義,在帶我們契入大師、師父心意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增長我們的聞思修慧能與講論著智慧,幫我們培養「文殊菩薩七種智慧」。我們一定要感念善知識的深恩,用心依師學習。

2. 四緣發心預入發心之數,但不堅固、圓滿:
《廣論》上說的四緣發心,一是看到佛色身、法身的功德而發心;二是信解佛智而發心;三是為了正法久住,能滅無量有情大苦而發心;四是見惡世種種過患,見難發心而發心。其中,初二發心偏向自利,非由慈悲心引發;後二種雖因慈悲發心,但因為沒有聽聞大小乘法藏,不清楚大小乘的區別與界限,很可能發生混淆而走上小乘的岔路。所以四緣發心雖已預入發心之數,卻不屬於具圓滿德相的發心。

3. 圓滿的發心必須雙求菩提與利他:
所謂圓滿德相的發心,必須要雙求菩提和利他,缺一不可。因為從利他的角度看,唯有成佛,具備大慈悲心與一切遍智,才能最圓滿的利他;而從自利的角度看,小乘雖能解脫生死,但只有一分的斷證功德,最圓滿的自利也是要成佛。所以必須要先看見唯有成佛才能徹底圓滿自他二利,然後發起希求菩提與利他的心,正如《現觀莊嚴論》所云:「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

4. 圓滿發心必須依循道次第:
有情發心的因緣有許多種,「預入發心之數」及圓滿德相的發心都屬於發心,但若要以最堅穩、速疾的方式成就佛果,就一定要具備圓滿一切德相的發心。而圓滿德相的發心必須依照道次第,先學習小乘法藏,甚至共下士道的念死無常、皈依、業果……都要修。把大小乘的差別弄清楚後,按照阿底峽尊者的菩提心教授,紮實地修起七重因果或自他換,然後再發菩提心;發心之後要遍學一切,才能攝受各種種姓的眾生。

5. 跟隨善知識引導,堅固圓滿德相發心:
《廣論》從第一個道次第開始,就引導我們趣向大乘的方向發心。而善知識也在在處處提醒我們發大乘心。一旦發起大乘心,就能夠在短時間內積集廣大的資糧。所以要速疾成佛,就一定要依止善知識,努力沿著道次第學習,發起堅固、具圓滿德相的菩提心,利益一切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