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里仁事業兼具共世間的面貌與出世間的理念:
里仁事業就世間看,是一般經營的商業行為,並且學佛者也有著與世間人同樣的生活需要,因此里仁必須以能夠適應大眾的面貌跟社會接軌。但同時,里仁是由我們這群學佛者來經營的,所以理念、目標與世間不一樣;一定是用超出世間的皎潔意樂,以學佛的精神來經營的。
2. 學佛精神:
師父常常說:學佛,一定不要學我,學我就學不了佛。所謂學佛,就是一個慢慢丟棄自我很多的習慣與知見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碰到事項時,我們的我愛執、我們曾經成功的經驗、學識乃至我的美德等,都可能成為我們的一種執著。
3. 我們不習慣佛法的見解及實踐的次第:
理論上,我們也知道要放下自我改用佛法,但事實上,我們並不熟悉佛法的見解及實踐的次第。對境時,很容易偏向兩端。一種是一心實踐佛法而忘記要適應大眾,導致很多違緣與困難,無法平衡學法與生活;另一種則習慣性地執取世間那套,忘失了佛法的精神;與他人聚在一起時,也經常出現和合問題。在大大小小的逆境,乃至順境中,弄不好的話可能都不一定能增長內心的善。
4. 要實踐學佛的精神,一定要親近善知識:
要在順逆境中憶持、實踐學佛的精神,就一定要親近善知識。里仁是師父開展出來幫助在家居士修行的環境,讓我們在一切境界中,把握學佛的精神,將其作為經營法人事業的核心目標。譬如當年,面對胚芽餅因大賣而斷貨的境界,我們仍習慣用世間的方式,希望透過提升產量、增加廠商等來滿足顧客的心願。但師父卻清晰提醒出宗旨——胚芽餅只是接引眾生的因緣,最重要的是要藉此進而滿眾生解決生死痛苦的大願。
5. 聖人不出,萬古如長夜:
眾生在離苦得樂本能的推動下,拼命地忙碌、爭取、乃至沉淪,卻連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師父深刻明白我們的心思,以種種善巧方便,關心、悲憫我們,讓我們透過接觸法人事業,一步步地與佛法結緣。正因為師父了不起的發心與願力,才有了里仁,才有了我們學習《廣論》乃至今天能學到五大論的因緣。否則,我們只能在三有的輪迴頭出頭沒,永無出期。所以法人事業豈是功在千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