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5 聲聞為己而樂簡,菩薩利他不畏繁

1. 劣乘藏中所說諸道,大乘菩薩應如何做取捨?
「趣入大乘道者,……除少分希求獨自寂靜樂等不共者外,所餘一切,雖大乘人亦應修持。」
「那菩薩為什麼要學啊?有沒有剛才聽到師父解釋?師父說:『學了以後』,注意!『了解,幫他們。』菩薩為什麼要學?不是為了急求自利,是為了了解、幫忙別人。這個別人是指一切有情喔!」

2. 大乘菩薩學小乘法藏的時候,要清楚的辨識:
「聲聞是以自利為主,修習自我調伏,不顧利他,所以對於利他的事情就少事、少業、少希望住,這可名為妙;不像菩薩是以利他為主,在任何情況下唯為利樂一切有情,菩薩如果在利他中少事、少業、少希望住,就不名為妙了。」

3. 大乘如何觀待「少事、少業、少希望住」?
小乘急求自利解脫,要「少事、少業、少希望住」。菩薩的出離心也非常皎潔,因此小乘行者的出世功德菩薩也都是要具備的。但菩薩要救盡法界虛空界的眾生,因此對其而言,事情越多越好。同時眾生根機千差萬別,所以菩薩要遍學一切,並隨順眾生的喜好,以豐足的資具攝受有情。因此菩薩在利益有情時,如果選擇「少事、少業、少希望住」,那就不名為妙了!

4. 依止善知識,才能明知取捨:
菩薩一定是在出離心的基礎上行持菩薩道,自己樂於少欲知足,但為了利益有情,飲食、衣服、臥具等則是越多越好。要把握中間的度並不容易,我們的現行常常偏向兩端,或者樂簡厭繁,做一點利他的事就不勝其煩,轉而希求獨自寂靜樂;或者就把菩薩戒當做增長自己煩惱的藉口,造種種惡業。因此走大乘道一定要依止善知識,透過善知識的教導,才能知道正確的取捨處。

5. 現在好好種因,就不用擔心未來:
善知識胸懷天下蒼生,把眾生的苦樂放在心上,從眼前就引導我們防患於未然。比如引導我們學習《廣論》,在為增上生及決定勝種正因的同時,也讓我們能以正確的思路,朝向積極的方向思惟,改變身心,防治憂鬱症。而面對老人失智越來越嚴重的狀況,善知識又引導我們從現在開始練習背書,透過背書,天天鍛煉記憶力,建立大腦健康的工作,就能預防失智。我們能跟隨善知識的引導,現在好好種因,就不用擔心未來。